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檀祥家园项目,是近年来该区域内规划建筑面积最大的一个项目,2024年4月获得恒丰银行北京分行7.8亿元贷款。
目前,项目270余套已售住房完成交付,剩余住房也建设完工。
这是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引领北京地区银行机构高效支持“白名单”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北京市第一时间完成专班组建,并通过完善“白名单”项目推送管理机制、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有效推动银行与房地产企业项目公司精准对接,为项目建设交付保驾护航。
截至2024年末,北京市纳入“白名单”项目共计128个,授信审批金额1300余亿元,累计投放金额1100余亿元。
2024年以来,北京协调机制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支持在京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在协调机制引领下,北京地区银行机构积极开展内部流程再造,力求做到快审快放。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通过总分支联动简化业务流程,有效缩短望京国誉府项目业务时限,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2024年年底前,该项目已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与先审核再推送评估的一般做法不同,从首批“白名单”推送起,北京协调机制便靠前一步,创新性指导银行机构前置介入项目准入审核,实现把好项目准入关口和提升银行审贷效率两手抓。
位于房山区的某民营房企项目在提出进入“白名单”申请时,除“四证”手续尚在办理外,其他条件均已满足。
协调机制介入后,北京农商银行提前开展项目实地考察、需求评估论证及报批手续准备工作,在项目办妥“四证”、进入“白名单”的第二天即发起授信流程。通过绿色通道优先配置审批资源,迅速为项目批复7亿元授信,审批时间较一般项目缩短50%,目前已为该项目提供2亿元建设资金。
2024年10月,“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工作启动,北京协调机制专班精心传达部署,明确任务时间,细化责任分工,仅在一周时间内即组织银行机构和房企项目公司完成首批25个项目备案,3个月内累计新纳入“白名单”项目九十多个。
在北京协调机制支持下,有关银行持续开展重点房地产企业走访,深入宣讲扩围增效政策精神,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截至2024年末,“白名单”项目授信审批金额较扩围前增长1.6倍,累计放款金额较扩围前增长近3倍。
在协调机制引导下,有关银行立足“能早尽早”,优化资金拨付管理,助力房企加快项目建设。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对接房地产开发企业需求意愿,先后将两家项目公司的住房开发贷款资金提前发放至项目资金监管账户,金额合计17亿元,助力企业及时支付上下游企业资金,有效提振关联方信心。
北京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专班组织领导作用,凝聚多方合力,着力打通贷款投放的堵点卡点,下大气力解决房企资金紧张和银行放贷遇阻“两难”问题。
顺义区某“白名单”项目因抵押物问题导致后续贷款难以发放,影响项目建设施工。
北京协调机制多次召开政银企协商会议,组织项目公司、金融机构和司法部门等多方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项目公司提供替代担保措施,解决银行贷款无法发放的问题。
2024年四季度,浙商银行北京分行为该项目新投放贷款0.86亿元,有力支持项目施工建设,切实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北京协调机制专班表示,下一步,将聚焦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支持住房开发项目建设交付,持续推动北京房地产市场回稳。
记者 谭乐之
编辑 王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