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早餐之都。
Nia过早了冇?没有哪个城市能在过早这件事上超越武汉。
热干面、豆皮、面窝、糊汤粉、糯米包油条、武汉烧梅、油香、鸡蛋饺……一日之计在于过早,武汉人举城用嘴践行。
热干面到南京来,水土不是很服。蹲着吃、站着吃、边走边吃热干面的魔性画面,终究是个武汉local传说。
但,细心的你也许发现,自带童年滤镜的米粑粑,在南京水土很服……
如果要考古南京比较早的米粑店,普华巷的武汉米粑,算得上老店了。
80后的小夫妻,湖北荆州人。在南京开米粑的时间,一点都不算短。米粑店最早开在北京东路,后来,菜场拆迁就搬到了普华巷。
前后时间加起来,已经深耕南京十二年。
外表平平无奇的普华巷,网红科巷以东,自己也生产网红。比如说,米粑店不远,就是小巷子的人气王「许阿姨糕团店」。
小店入乡随俗,经营着南京人喜欢的桃酥、糕点、老式面包,也有最近风很大的青稞烤馍,但C位一直属于米粑。
米粑,是大米泡洗过后,磨成米浆,再加入糖,以及糯米酿制的酒酿。
米浆是娇嫩的。做米粑的超大平底蒸锅,预加热时整个锅就在魔力旋转,保证锅底受热均匀。
多年米粑做下来,小何倒米浆做米粑的手速跟锅旋转的速度,完美同频。
一勺勺米浆倒下去,一个个米粑紧密相连,不用模具,就精准拿捏了大小与形状。
盖上盖子,米浆在锅里借着热气与水汽发酵膨胀。
等到盖子掀开,一把小铲子从中间斩断,然后一撮一翻,就是米粑了。
刚刚蒸出来的米粑才是最好吃的。
紧贴着锅底的一面烤到微黄,入口香脆。朝上的一面,柔软清香,透着一丝丝的清甜。
那种原味的大米香,永不会过时。
酒酿米饼,武汉米粑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制作米粑主打一个随性发挥,一勺米浆倒下去,随性发挥一个形状。而制作酒酿米饼呢,过程跟鸡蛋汉堡异曲同工。
分隔的不锈钢容器,把米浆固定好了圆的形状。
整个制作的过程,依旧是魔力转圈圈。蒸的过程,同样转个不停歇。
广州路的朱锅水晶米糕酒酿米饼,店名说明一切。
位置很好找,左手是南京市儿童医院,右手是南大鼓楼校区。
酒酿米饼,上下重叠。3元一对,10元四对。热热乎乎的米饼,入口松松软软,掺着酒酿的微甜酒香。
切记,一锅出来,拿到手就要趁热吃。否则,就失去松软的灵魂了。
南湖菜场门口的荆楚烘焙,店名不明觉厉。
小店门口,阿姨们现洗萝卜,现炸萝卜圆子。老远,冷空气里就飘来了扑鼻的油香,很是治愈。
另一侧的超大size的蒸锅,烘培的就是米粑。
荆楚烘焙开在民间美食集散地南湖,才一年多。但每天营业时间很长,早上四点多开门,一直到晚上九点打烊。
店里墙壁上,张贴着硕大海报,认真科普着米粑这个来自江汉平原小吃。
在湖北,米粑也叫对粑,溜粑,汽水粑粑。
热热乎乎的米粑,掰开来,蜂窝状的气孔,淡淡的酒酿香。
入口蓬松绵密香甜,越嚼越香,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糯叽叽」。相信,没有人不爱这一口「糯叽叽」。
摄影 / 达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