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齐齐公开致歉!新加坡陷入大量身份证号泄露危机?

教育   2024-12-26 08:42   新加坡  

你能想象
自己的身份证号码
被完整地公布在网站上
能被人随便查询吗?


新加坡企管局下网站Bizfile表示
用户只要搜索姓名
一星期内能免费查询身份信息
包括身份证主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事件一出
立刻引发舆论海啸
如果普通民众都能轻易搜到他人信息
隐私还要不要了?
诈骗团伙是不是开香槟了?

然而民众的质疑担心刚开始
部长竟然带头出来公开道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新加坡部长、局长齐齐道歉


新加坡12月19日,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财政部第二部长英兰妮、ACRA局长邓慧敏一起现身新闻发布会,并且在发布会中五次向公众道歉

原来,不久前的12月12日,有人在Facebook上爆料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在使用新加坡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的Bizfile网站时,意外发现只需输入人名,竟然就可以免费搜索到这个人完整的身份证号码(NRIC)

更令人震惊的是,如果你愿意支付33新币,还能查看注册公司负责人、股东、高管的国籍、地址、职级等个人信息

原本Bizfile网站只显示NRIC号码的最后三个数字和字母,但在12月9日上线的新版本当中,却发生了上述变化。

图源:bizfile.gov.sg

这则消息爆出之后,立刻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反应!大家纷纷对网站的变化表示担忧——这样真的不会泄露个人信息吗?如果被有心之人利用了那可怎么办?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在12月13日发表声明,当局不认为NRIC号码是需保密的个人数据,继续采取隐藏部分号码的保护措施已无必要。ACRA的做法与新加坡政府的计划方向是一致的,提供注册公司高管的信息,本意是为了提高企业透明度,反而可以防范非法活动的发生。

图源:corpxervices.com

但Bizfile网站在相关细则还没落实之前,就率先允许公众查询到个人完整的NRIC号码,这种做法确实欠妥,Bizfile随后表示,已暂停了这一项查询功能。


大家对信息泄露十分担忧


新加坡相关部门认为,公开NRIC号码也许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可怕,其实只要知道出生年份,就能推算出完整的NRIC号码。NRIC号码和我们的姓名一样,公开了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个人资料保护委员会计划通过一年时间,教育引导民众重新认识NRIC号码,还有如何安全地使用NRIC号码,例如正确使用身份验证和密码。比起过去那样隐藏其中一部分,全靠新加坡各大部门进行保护,这样做颇有“授人以渔”的意味,当局显然是希望大家能像使用名字一样,自由便利地使用NRIC号码

然而,许多民众对此并不买账,现在网络诈骗、电话诈骗这么猖獗,每天都有为你量身打造的骗局出现,如果NRIC号码再被公开,岂不是给骗子们提供了便利?

图源:scmp.com

民众有这样的担忧其实也不奇怪。

今年4月份,美国网络安全公司Resecurity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加坡人被盗的身份数据,在暗网上的交易量激增230%!很多标注是新加坡人手持身份证件的自拍照,突然之间冒出了,个人信息被买卖交易。

当局认为是有些居民为了挣快钱,打包售出了自己的个人信息。这种行为当然是不提倡的,不仅会危害售出信息的国民,而且会为犯罪分子提供便利!

图源:securityonline.info

此类事件频繁发生,也难怪老百姓们会恐惧公开NRIC号码。


事件最后竟是一场乌龙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惶恐不安的时候,却突然传来消息,这次事件竟是一场沟通不畅导致的大乌龙!

新加坡当局于12月19日召开记者会,由杨莉明、英兰妮两位部长,向公众详细说明了本次事件的原委。ACRA局长邓慧敏解释,发生这件事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把停止隐藏部分NRIC号码,误解为必须在网站公开完整的NRIC号码

图源:海峡时报

他们表示,新加坡的初衷是希望改变大家习惯用NRIC号码用作身份验证的方法,要知道,这会导致民众在各种地方留下身份信息,反而会加大被盗用的风险。但是一直以来隐藏部分NRIC号码的做法,让大家产生了“这样做很安全”的错觉。

原本计划循序渐进,慢慢改变公众的认识。但ACRA的误解,采取了十分激进的改革措施,从而引发了社会上不必要的担忧。

对此,邓慧敏局长和两位部长也多次表达了歉意。表示会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加强对系统和流程的把关,改善各大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经过调整,Bizfile网站的个人查询功能不日就能恢复,并且不会在搜索结果中显示NRIC号码,民众们可以不用担心。


民众要不必过度担忧


虽然本次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但是政府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要在未来改变新加坡民众对于身份验证的认识。

同时还提醒民众:
1.不要轻易公开自己IC号码等重要的身份信息
2.不要把IC号码在一些非正规网站上进行注册、验证,甚至当作密码
3.不要轻信抽奖、送礼物等手段,将自己的身份信息给出去

政府还表示,接下来要推动各大企业、公司,提高身份验证的门槛,避免把NRIC号码作为身份验证的唯一手段。

图源:scmp.com

新加坡各界也纷纷出来表态,新加坡银行公会(ABS)向公众保证:银行在登录线上服务时,会采用多重身份验证,对高风险活动也会实施额外管控,仅凭NRIC号码是无法完成资金操作的。

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GIA)和人寿保险协会(LIA)也发文保证,客户单凭NRIC号码不能操作投保、理赔、退保或其他保全业务的操作。保险公司也会在线上采用多重身份验证为客户服务,以求最大限度保障客户权益。

此次事件虽然是一场误会
但也引发了新加坡民众
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深刻反思
科技要发展
民众隐私也要保护好啊~




让我知道你“在看”

新加坡狮城辣妈
新加坡华人妈妈自媒体!超110个活跃社群!生活资讯|遛娃攻略 | 留学移民 | 教育干货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