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走出精彩人生之路——符刚院长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教育   2024-09-30 22:31   四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金秋时节、硕果飘香。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迎接学院2024级的2858名新生。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2024级所有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无私养育你们的家长、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站在台上,看着你们这一张张青春的面孔,我由衷的感叹,青春真好呀。2858位同学,你们绝大多数是2005年后出生的,其中最年轻的是2009年4月出生的同学(2024级金融服务与管理3班 罗雪连),年轻的你们真好呀。你们中,有四川的2810人、重庆的25人、贵州的18人、云南的5人,男生850人、女生2008人,男女生比例为3:7。你们中,更是有何荣(2024级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1班)、曾国庆(2024级电子商务3班)、沙马牛牛莫(2024级市场营销2班)、杨慧玲(2024级市场营销2班)、向彦蓉(2024级市场营销4班)、王秋霞(2024级财税大数据应用2班)、高鑫雨(2024级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1班)7位同学是今天的生日,祝你们生日快乐!

同学们,从2024年9月1日起,你们就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入财院门、终身财院人。未来三年,你们将在这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高等财经学府,书写属于你们的青春华章。

在这里,你们可以品味到浓厚的历史文化。财院建校61年以来,历经“三代人”走过“三段路”,从1963年建立的四川省财政学校,到2006年的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再到探索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之路,学院构建了以“财经本色、红色底色、财经风格”的文化体系,打造了诚信财经、廉洁财经、人文财经、匠心财经、红色财经“五张文化名片”,你们可以品味到特色多元的校史文化,传承千年的交子文化,以财辅政、以政领财的红色财经文化等。

在这里,你们可以领略到优秀的教师风采。近年来,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3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2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近90%,“双师型”专业教师占比近70%,省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3个,还有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有”好老师、成都市技术能手等一大批优秀教师。

在这里,你们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学院目前占地382亩,总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有各类图书资源170余万册(件)。近年来,学院先后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示范专业2个、示范教学团队2个、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主持参与全国课程标准制定8门,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部、四川省“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6部,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8项。

在这里,你们可以感受到独特的校园环境。近年来,学院紧密围绕学生需求,先后建成了校史馆、红色财经文化馆、虚拟仿真实训室,完成图书馆、“一站式”书香社区、玉林小道等项目的改造升级,实现了学生寝室、教室、图书馆空调全覆盖。

在全校师生孜孜以求、躬耕不辍的奉献和付出中,你们的师兄师姐曾连续8年获省级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奖项185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2024年专升本的学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35.9%,为你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学院也连续两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荣获全省专科院校满意度第一名。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在刚刚落幕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品德修养和技能提升同样重要,希望你们充分利用好学院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在财院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塑造品德、锻造技能。在这里,我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成语和我们学院校训、校风、学风中的几个关键词,向你们提出几点希望:


要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至诚报国之心

中国历史人物、伟大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用他的信念和忠诚为我们留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你们能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的核心内涵,将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用赤子之心承担时代重托,为中国式现代化、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涵养道德情操,树立奉献社会之志

我们校风的第一个词是“笃行厚德”,意指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同时教导学生要明确目标,坚定意志,以厚重的道德力量去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希望你们在大学生活中,更加注重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发扬工匠精神,练就业务精湛之能

我们校训的第二个词是“精业致能”。旨在激励广大学子努力拼搏、开拓进取,练就过硬本领,能力为本,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你们珍惜大学时光,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注重参加实践锻炼,勇于探索创新领域,广泛涉猎信息化时代的各类知识,努力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每一份作业、每一项工作,通过不断地磨练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努力成为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坚持躬身力行,走好知行合一之路

我们学风的第二个词是“学做结合”。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和“做”要相结合,决不能有脱节,决不能搞成“两张皮”。希望你们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成果,强化动手能力,在行动中印证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得失成败,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永葆健康身心,筑牢成长发展之基

我们学风的第四个词是“笃行乐群”,意指在人际交往中,乐于与他人融洽相处;在生活中,保持乐观心态、保持积极向上。希望你们注重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和锻炼项目,养成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娱乐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心态,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寻求帮助来排解负面情绪和压力等问题,用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筑牢基石和保障。

同学们,幸福的生活需要你们努力地创造,光明的前途需要你们不断地拼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寄语广大青年:“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德高行远、技耀人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你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铸牢理想信念,修炼道德情操,培养专业技能,勤学笃行、躬身力行,走出你们的精彩人生路。

同学们,未来,在你们心里,需要你们去谋划;在你们手上,需要你们去描绘;更在你们脚下,需要你们不停地向前奔跑 ,绝不做一个躺平的人。

同学们,祝你们学习进步、天天开心!祝大家国庆快乐、万事安好!祝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富强美丽!

谢谢大家!



学院校风:

笃行厚德 务实创新



注解:

“笃行”:意为一心一意实践,坚持不懈实行。源自《礼·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厚德”:语出《易·乾·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特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品格。

“笃行厚德”即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同时教导学生要明确目标,坚定意志,踏踏实实践履所学,以厚重的道德力量去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

“创新”出自《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仲子非鲁惠公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现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务实创新,是指既稳扎稳打,同时注重开拓进取。



学院学风:

勤奋刻苦 学做结合 文明守纪 笃行乐群



注解:

“勤奋刻苦”:不怕吃苦,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

“学做结合”:“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和“做”要相结合,要“鱼与熊掌可兼得”,决不能有脱节,决不能搞成“两张皮”。

“文明守纪”:即遵守纪律,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为文明人。

“笃行乐群”:“笃行”取自《礼记·中庸》中提出的治学五个阶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乐群”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笃行乐群”意指在人际交往中,老师、学生乐于与他人融洽相处,在治学中,做到“知行合一”,坚定地践行所学知识。







 往期推荐


财院夜话 | 戎装青春,不负韶华



服务国际水球赛场,展现川财学子风采



点赞!首次参赛,一举获奖!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官方微信平台

来源:党政办公室

编辑:张云溪

责审:谢瑶

终审:马宁

点我,你也变好看!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官方公众平台,服务师生校友,展示川财校园生活,讲述川财故事,分享川财梦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