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
仪式语境下的神话演述与传承
主讲人:
杨杰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提要:
仪式语境下的神话研究,聚焦于仪式与神话演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神话演述来理解和解释仪式。它将神话视为仪式中一种特殊的演述形式,并通过对其演述文本、类型、结构、意义和功能进行分析,以此理解仪式与神话演述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在仪式语境下,神话的文本类型、文本内容、演述方式、创编程度、口头程式皆受仪式的整体制约,仪式文本大于神话文本;与以单纯的满足受众娱乐为目的的口头演述相比,仪式神话演述文本的创编程度低,其演述目的为仪式宗旨服务,集体参与演述程度高,具有集体交流互动、沉浸式体验、诗歌舞画共融的多模态文本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仪式神话研究的学科特征。仪式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话语体系,本研究通过对仪式神话进行学科内部反思,展开多学科间的对话,进一步拓展口头诗学的研究领域,在多学科交流互鉴中促进本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主讲人简介:
杨杰宏,男,纳西族,云南丽江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下半场:
明清异域图像中的中国与世界
——以浡泥国为例
主讲人:
刘亚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内容提要:
明代颇为流行一组真实与想象掺杂的异域民族图谱。它们不仅满足着士人阶层的博物兴趣,也常以“诸夷门”为称,为坊间出版的日用类书所收录,成为一种流行知识。这些搜奇述异的图像有何价值?如何研究?浡泥国是今日之文莱的古称。此地与中原王朝的往来源远流长,亦不乏富有传奇色彩的朝贡史事。然而,明代异域图像却选择了浡泥人身披铜甲的传说之语进行绘制。随着图本流传,日本及欧洲亦出现了浡泥人形象的翻刻与摹绘品。本次讲座将以一幅图像作为切入点,探讨异域图文的生成与增补过程,复原出古代异域知识的一种流播路径。
主讲人简介:
刘亚惟,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神话学、民间文学。
评议人:
杨利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程梦稷(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员)
主持人:
王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唐璐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祝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
时间:
2025年1月12日上午9:00-12:00
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主楼C区5049室
会议号:849101419
密码:775722
欢迎各位同人踊跃参与,积极发言!
敬文民俗学沙龙
2025年1月3日
设计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