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泰山石赋:秦皇汉武​登封禅。留取升平在景中

文摘   2025-02-07 08:05   河北  


七律·泰山石赋
作者·怒马

千谷云崖万古松,

日出黄海照笼葱。

曽闻子美凌绝顶,

一览群山尽逊躬。

不是峰高压五岳,

只缘石耸立三东。

秦皇汉武登封禅。

留取升平在景中。


——《七律·泰山石赋》是怒马笔下的一首描绘泰山壮丽景色与历史文化底蕴的佳作。

此诗以泰山石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泰山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深,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蕴含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鉴赏。


首联:“千谷云崖万古松,日出黄海照笼葱”

首联以宏大的场景开篇,勾勒出泰山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千谷云崖”四字,既描绘了泰山山谷纵横、崖壁陡峭的地理特征,又暗含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意境。

“万古松”则象征着泰山的坚韧不拔与岁月悠长,松树常青,寓意着生命力的顽强与不朽。

紧接着,“日出黄海照笼葱”,将视角转向天际,黄海日出,光芒万丈,照耀着整个泰山,使得山间万物都沐浴在一片温暖而生机勃勃的光辉之中,“笼葱”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泰山在晨光中的朦胧与美丽,给人以无限遐想。

颔联:“曽闻子美凌绝顶,一览群山尽逊躬”

颔联引入了历史人物杜甫(字子美),借其登高望远的典故,表达了对泰山高峻雄伟的赞叹。

“曽闻子美凌绝顶”,杜甫曾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处怒马巧妙化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前人诗意的致敬,也借杜甫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泰山之巅的向往与敬仰。

“一览群山尽逊躬”,则进一步强化了泰山之高大,使得周围群山在其面前都显得低矮渺小,表达了泰山在地理与精神上的崇高地位。


颈联:“不是峰高压五岳,只缘石耸立三东”

颈联转而聚焦于泰山之石,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

“不是峰高压五岳”,表面上看似否定了泰山因高度而超越其他四岳的说法,实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句做铺垫。

“只缘石耸立三东”,“三东”虽非传统地理概念,但在此可理解为泰山所在之东方,乃至更广泛的地域象征。

此句强调了泰山之所以被誉为“五岳独尊”,并非单纯因其山峰之高,更重要的是其石之奇、之坚、之伟,这些特质使得泰山在精神上成为东方大地的象征,屹立不倒,历久弥新。

尾联:“秦皇汉武登封禅,留取升平在景中”

尾联将笔触拉回到历史长河,提及了两位著名的帝王——秦始皇与汉武帝,他们都曾亲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求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秦皇汉武登封禅”,简短七字,却浓缩了千年的历史风云,展现了泰山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留取升平在景中”,既是对封禅仪式的浪漫想象,也是对泰山美景中蕴含的美好愿景的提炼。

诗人希望通过泰山这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体,传递出对和平、繁荣社会的向往与祝福。


总之,《七律·泰山石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泰山的自然美景与深厚文化底蕴。

诗人怒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挖掘,构建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寄托了对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的美好愿望,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节日福多多,人间共欢乐~


综合来源:怒马原创七律,节日君编辑,AI点评,欢迎转发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AI、pexels、pixabay。
编者,福多多,优秀节日文化传播者。
荐读:石神节:让中国人一见倾心的美玉,龙游凤随,浪漫千年
走进 2月节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欢庆时光
最强科普:关于 deepseek 的灵魂三问

节日福多多
节日福多多,人间共欢乐。和节日君一起,见识世界,见证自己的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