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丨“终身学习”是如何养成的

政务   2024-11-27 20:24   浙江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学习是孩子的事,大人不再需要“读圣贤书”,只要“闻窗外事”就好了。


其实不然。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


前两天,2024年金华市暨兰溪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正式启动。活动旨在倡导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全力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今天,借着这个活动,我们来聊一聊终身学习的话题。


(一)


从古至今,有关“活到老学到老”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炳烛而学”的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想要继续读书学习,但想想自己已经七十岁了,对学习没有信心,心存顾虑。这时,博学多才的大臣师旷告诉他:“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意思是说,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总比摸黑走路更好。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之路。


比如,“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读书的一生。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终身与书为伴,即使身处最艰苦、最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也总是不忘读书学习。他有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总要想方设法找书、借书、看书,就连外出视察也要带上一批他想读或常读的书籍。他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还说,“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临终前一天,在自己无力拿书的情况下,还由工作人员托着书坚持读了7分钟。



比如,“86岁学电脑”的于光远。学习,可以学知识,也可以学技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就在86岁高龄时学习了一项新技能——用电脑写作。2001年,在他86岁生日那天,他还在朋友的帮助下,开通了属于自己的网站——于光远网站,上面有“我的简历、我的近况、我的旧著”等栏目,他说要“让亲朋好友从网上就可以随时了解到我的状况”。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二)


增长见识,提升技能;开阔视野,丰富阅历;陶冶情操、丰盈内心……说起学习的好处,谁都能列出一二三来。但很多时候,“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就拿阅读来说,有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量连续多年稳定在4至5本之间,远低于日本、韩国、法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急迫性。


那么,是什么让“爱学习”的我们变得“乏力学习”呢?原因有很多,笔者试着列举一二。



比如,“崇学尚读”的丢失。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学尚读”的民族,历史上有关勤学苦读的典故数不胜数,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程门立雪”,等等。长久以来,我们还达成了许多学习的共识,像“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等。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身处价值观多元、环境开放、文化多样的时代,“崇学尚读”的传统已在不少人心里被消磨。


比如,“生活琐碎”的羁绊。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柴米油盐”的琐碎,就足以让人喘不过气来,更何况大多数家庭还有“鸡飞狗跳”的内卷。可以说,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当下每个人的精神压力都普遍较大,一些人甚至因此感到“很焦虑、很浮躁、很迷茫”。在这样的心境之下,不少人难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埋头学习自然也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比如,“快餐文化”的挤兑。科技的进步,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容易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使得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对于事物的理解更多元,一定程度上也让我们的学习受到了“快餐文化”的挤兑,只求速度不求内涵。比如,许多人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尽管也能获取各种信息,也能学到各种知识,但“碎片化的信息”终究难以提供深层的思想性内容,“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也难以让人深入进行思考。


(三)


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夜校”,争相充电学习。而更多的老年人,则让“老年大学”“社区学堂”出现了“抢课拼手速”甚至“一课难求”的现象。



这是好事,说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热情在进一步激发。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环境和氛围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形式要再创新。学习,不必拘泥于文字,也不必拘泥于形式。事实上,听、说、读、写,观、思、辩、论,只要有启发、有感悟、有收获,对自己的提升和成长有帮助,任何形式的学习都可以。像引领式的示范学、沉浸式的体验学、实践式的融合学,都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形式。


内容要再丰富。如今,生活多元,价值多元,对兴趣爱好的追求也更为广泛。以前,或许大多数人只要学学唱歌、画画、跳舞就够了,现在可能健身、手作、茶艺、烘焙、心理健康、亲子教育等,只要能想到的都有人想学。这就要求我们的“青年夜校”“老年学堂”进一步延展学习的内容,尤其是让一些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内容,出现在“课程表”中。


兴趣要再激发。要想进一步激发全民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解决“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边要忙工作,一边又要照顾家庭,对学习的时空自由支配度确实不高。怎么解决?一方面,可以通过“集中学+自主学”“线上学+线下学”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更为灵活的上班、休假制度,以及更多的“家门口学习点”“身边的课堂”等,让更多的人可以随时学、就近学。当然,对个体来说,也要摆脱“手机依赖症”,尽量放下手机,让自己回归学习、回归生活。


终身学习,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快来“支起一张学习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来源丨兰精灵客户端

编辑丨舒可纯

一审丨龚献 赵倩

二审丨陈丰 丁嘉露

终审丨王寅锋
11月热门推荐(101)

蓝天电缆:以科技创新树行业新标杆

省级绿色低碳工厂 兰溪又有3家企业入选



 鼓励一下小布

兰溪发布
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热点事件回应平台、民生信息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