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梅瓶的器形分类!

百科   2024-12-15 00:02   广东  


梅瓶从隋至清(581~1911年),历经1300多年演变,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器型样式,在《中国梅瓶研究》一书中,作者以器型分类与历史演变两个角度清晰展示了这种变化。


以折沿凸环小口为标志

流行于隋代至明代


唐初期白釉梅瓶
高36厘米
陕西西安东郊韩森寨唐乾封二年(667)段伯阳墓出土


唐中期白釉梅瓶
高4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初期越窑青瓷刻划花牡丹纹梅瓶
高20.2厘米
浙江慈溪匡堰镇寺龙口越窑遗址第六期地层
(南宋初期)出土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梅瓶
厦门金砖五国会议展出
现宁波大学御承堂美术馆展出


宣德青花是瓷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缠枝纹是中国传统纹饰 的一种,又称“缠枝花”、“万寿藤”,有永远常青、连绵不断 的吉祥寓意。宣德年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也是我国通过海上 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联系最为密切的时期。



以小撇口或
小侈口为标志


口唇以圆唇、卷唇为主,也有较薄的尖唇,颈部以束颈为主,所含样式从唐代到清代。


元钧窑红斑天蓝釉梅瓶
高37.2厘米
河北省博物馆藏


元龙泉窑青瓷密棱纹梅瓶
高20.2厘米
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海底元代沉船出水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以盘口为标志

颈部包括无颈、束颈和柱颈,包含的样式从五代到明代,清代极少。


北宋中晚期青白釉大盘口梅瓶
高37.1厘米
安徽宿松县隘口洛土村北宋元祐二年(1087)

吴正臣夫妇合葬墓出土


北宋晚期汝窑天青釉刻划云龙纹大盘口梅瓶
高30.4厘米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北宋晚期地层出土


南宋吉州窑釉下褐彩画花缠枝纹梅瓶
高32.7厘米
江西九江市省财经会计学校基建工地出土  

以梯形小环口为标志


颈部分为无颈、束颈、短柱颈,最早的样式见于辽代早期的北方辽境。

中原地区在北宋中期开始出现,不久传到南方,金代是最兴盛的时期,元代主要流行于北方,至明代衰落。


北宋白釉珍珠地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高38.5厘米
河南方城县官庄村出土


金末元初磁州窑类型白釉黑彩画花梅瓶
江西瑞昌县码头村南宋宝祐五年(1257)冯士履墓


金磁州窑类型河南窑场白釉黑彩画花并书“清沽美酒”文梅瓶
上海博物馆藏


以横展平沿环口为标志


颈部以较长的柱颈为主,显得很秀气,主要见于北宋中期至金、西夏。


北宋中期定窑酱釉梅瓶
高23.3厘米
江苏镇江市南郊北宋熙宁四年(1071)章岷墓出土


辽晚期白釉梅瓶
高31.1厘米
辽宁凌源市城关镇八里堡村拉木沟辽墓出土


明初期北方窑场白釉黑彩画花缠枝菊纹梅瓶
高36.5厘米
江苏南京市戚家山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南安侯俞通源墓出土


以折沿窄唇口为标志


绝大多数为小口,两宋多为圆唇,元代还出现了方唇和较薄的尖唇,颈部一律是柱颈,南宋到明代极为流行。


南宋早中期龙泉窑青瓷刻划花缠枝牡丹莲瓣纹梅瓶
高35厘米
浙江松阳县古市镇出土


南宋中期银质如意云头纹梅瓶
高19.9厘米
四川彭州西大街南宋金银器窖藏出土


以直口为标志


唇部分为圆、方,柱颈由短变长,流行于北宋中期至明清。


明中期景德镇民窑黄釉绛红彩划花云凤纹梅瓶
高19.5厘米
江西省南昌县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墓出土


元吉州窑窑变釉圈点纹梅瓶
高20.1厘米
江西永新县禾川镇旧城东门元代窖藏出土


清乾隆青花龙凤呈祥纹梅瓶
高67厘米
江苏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藏


以出节小口为标志

颈部包括束颈和柱颈,在最流行的南宋,颈部多呈上细下粗的短柱颈,包含样式从北宋末期到清代,但各朝代间看不到连贯脉络。


清康熙款景德镇御窑天蓝釉暗月牙耳梅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景德镇御窑青花缠枝卷草纹梅瓶
高26厘米
北京海淀区香山路军事科学院工地

成化二年(1466)宪宗长子墓出土



辽晚期至元代的鸡腿瓶

主要流行于辽国统治的核心区域,均为小口,口内沿转折方硬,瓶身在辽代晚期极为高大、瘦长,金、元时期逐渐变矮变瘦。

辽“大安七年”(1091)款茶叶末釉划文梅瓶
高64厘米
辽宁凌源大河北乡辽墓出土


元黑釉划“葡萄酒瓶”文梅瓶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元代集宁路故城遗址KM13出土


以腹部和足部间


呈现明确向内转折的饼形足和圈足为标志,瓶身因此极少有S形轮廓线的变化,而以丰体的卵形、茧型、筒形、楔形等形状为主。


口颈部均为小口、短颈,囊括了多种口形。

包含样式始建于五代和辽早期,以北宋时期最多,南宋到元明均有流行。

本样式的梅瓶与人们一般印象中的梅瓶是“最不像”的,但实际上也有梅瓶的本体性功能,基本满足梅瓶的小口、短颈、长身的基本特征。

五代岳州窑青釉划花莲瓣纹
高43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金雁北地区窑口黑釉剔花卷枝大叶纹梅瓶
高29厘米
山西天镇县夏家沟金代居住遗址出土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版权声明: 本图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民藏之声
网罗古玩收藏界的最新资讯,关注民间收藏的市场动态,为广大藏友发声,为民藏发展助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