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村种地,“反面教材”如何变成现代农业“领头雁”

政务   2024-11-23 14:22   广东  


虽然已是冬季,惠来依然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在岐石镇岐石村的农场里,陈俊桂穿着短袖上衣,踩着拖鞋,正在查看番薯和蔬菜的长势。

“今年番薯价格不错,现价可以到1.23元一斤,对我们农民来说是个好消息。”陈俊桂晒得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9年前,陈俊桂成为全村第一个回乡务农的大学生,让亲友与村民们十分诧异,甚至成了老一辈口中的“反面教材”。陈俊桂坚持梦想,锚定“三农”,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现代农业在岐石村发展壮大,带动周边农户创收,完成从“码农”到“新农人”的华丽转身,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开辟出一方新天地。


放下键盘 扛起锄头 

大学生返回小乡村


陈俊桂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陈俊桂从小到大,课余时间都要到田里帮着父母干农活,对各种作物的种植技艺也非常熟稔。

为了能让孩子走出农村,不用跟自己一样在田里日晒风吹,陈俊桂的父母非常支持儿女的学业。陈俊桂的哥哥成为了一名医生,陈俊桂也刻苦读书,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这让父母非常自豪。

2012年大学毕业后,陈俊桂在广州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每天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负责网站设计、运营与系统维护。然而,陈俊桂觉得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并不能让自己找到想要的事业感和荣誉感。

2014年,陈俊桂的父亲因长期操劳而患病,到广州入院治疗。医生叮嘱陈俊桂,以后老人家不可以再干累活了,要注意休养。

家里还有七八十亩地,父亲不能再干农活了,母亲独力难支,哥哥是医生,弟弟还小,能够照顾父母和田地的人只有自己了!思前想后,陈俊桂作出了一个让父母和乡亲们都大吃一惊的决定:辞职,回家务农!

不顾父母与朋友的反对,随着父亲出院,2015年,陈俊桂陪着父亲返回了老家。放下键盘,扛起锄头,陈俊桂成为了全村第一个回乡务农的大学生。


“码农”变 “新农人”

 勇吃现代农业 “螃蟹”


放弃大城市的舒适生活,返回偏僻的小乡村;放弃办公室的安逸工作,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这让亲友与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那时候,我没少被人冷嘲热讽,笑话我读了大学又有什么用,还是得回家种田,甚至成了老一辈口中的‘反面教材’。”

对于这些酸言酸语,陈俊桂从不生气,坦然面对。陈俊桂不认为干农活就是没出息,不认为“码农”就比“农民”高贵,也不认为坐办公室就比种地“高等”,他自愿选择把农业作为终身的事业,并以成为“农民”为豪。“民以食为天,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工作,我一直相信,广阔农村可以大有作为,只要能利用好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我就一定能在农业领域搏出一方天地。”

回乡后,陈俊桂在父亲的指导下,种植了水稻、红薯和蔬菜,然而收成时却卖不上价格。陈俊桂转变思路,决定种植惠来冬瓜这种当地特产。冬瓜藤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这些空地容易滋生杂草;为了确保生态冬瓜的品质,又不能洒除草剂,必须人工除草,费时费力。

那时候,岐石村都是靠人力与畜力进行传统劳作,看不到现代农业机械的影子。陈俊桂觉得,应该突破传统思维,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来节省人力与时间,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效率与产量。

陈俊桂在网络上多方搜索资料,决定采购一台割灌机,用来除草。割灌机的价格是700元,这对农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陈俊桂的父母对割灌机闻所未闻,认为勤能补拙,能省则省,没有必要购买。陈俊桂耐心向父母讲解了割灌机的作用,坚持网购了全村第一台割灌机。

陈俊桂手持割灌机,启动引擎,在田里很快完成了割草工作,这不仅让父母刮目相看,也让村民们大开眼界,纷纷称赞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务农也比别人厉害。村民们不仅请陈俊桂帮忙到田里除杂草,甚至连扫墓都要请他帮忙开路、割草。

冬瓜收获后,那一年陈俊桂依靠农业有了20万元的收入。作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俊桂尝到了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的“甜头”,陆续购买了村里第一台培土机、第一台迷烟机、第一个喷灌设备、第一台番薯收获机等。“种植番薯需要培土,人工培土一天只能完成七八分地,使用培土机一天就能完成十亩地。挖番薯时,用番薯收获机替代人力挖番薯,人工成本可以降低50%。” 陈俊桂自己学习、摸索现代农业操作方法,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又率先使用无人机为农田进行洒药、施肥。陈俊桂敢为人先的气概也影响了许多村民,越来越多的人也在他的带动下购买、租赁、学习使用现代农业机械,现代农业在岐石村逐渐普及开来,陈俊桂也成长为岐石村的现代农业带头人。


态农业“内循环” 
“领头雁”带动村民增收


经过多年奋斗,陈俊桂慢慢积累了资本,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强现代农业,实现多样化发展,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陈俊桂承包、租赁了村里120亩撂荒地和小块农田,加上自己的80亩地,整合为两处初具规模的农场,主要种植“西瓜红”番薯、“一点红”番薯和紫薯。陈俊桂也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注册了公司和商标,打造团队,塑造品牌。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揭阳着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发挥“领头雁”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更多优秀青年创新创业。共青团揭阳市委还联合揭阳市供销社举办了揭阳市“领头雁”优秀农村创业青年参观交流活动,助推农村特色农产品打开推广营销渠道,陈俊桂与全市各地共30名“领头雁”参加交流活动。陈俊桂积极拓展渠道,为自家番薯找到了从低到高的各级市场。收获时节,每天可以卖出10—18吨番薯,并提供了20个农业工人岗位,为工人提供120—130元的日薪,包餐包接送,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陈俊桂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许多挫折。2019—2020年,农场连续两年遭遇干旱、台风等灾害,导致歉收,亏损50万—60万元。陈俊桂不气馁,越加全心扑到事业上,每天都住在农场边的农舍里,最后干脆把老婆孩子也都接到农舍里居住。“我对农业有兴趣,对做强农业有决心。务农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日子很踏实,我很心安,每天晚上都是倒头就睡。” 陈俊桂笑着说。

随着番薯种植越来越红火,陈俊桂决定尝试建设现代化农场,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我的性格是敢想敢做,敢拼敢闯,只要我认定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去做。”

陈俊桂首先尝试了“养羊+番薯种植”模式,建设了羊舍,养了170头山羊,用番薯叶、玉米叶喂养山羊,再用山羊粪给农作物施肥。随后,他又尝试饲养蛋鸡,在农场放养500只蛋鸡,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到农贸市场收购别人不要的鱼头、鱼内脏、杂鱼等,掺杂稻谷、玉米等喂养蛋鸡,这样养出来的“海鲜鸡”下的鸡蛋,蛋黄呈现红色,蛋清浓稠,蛋香浓郁,1个鸡蛋可以卖1.5元,一年可以收5万个鸡蛋。由于自己实在忙不过来,陈俊桂还是把山羊与蛋鸡都卖了,多年来还一直有老顾客问他买“海鲜鸡蛋”。

目前,陈俊桂正在将羊舍改建成猪舍,修建化粪池,对农场进行水肥一体化改造,接下来准备发展“生猪+番薯”的生态循环模式。

“人生就是要多学习,开拓视野;多经历,提升格局。我相信,只要你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坚持不懈去做事,财富自然就会到来。” 陈俊桂说。



来源:南方+(记者:林捷勇  摄影/视频:见习记者 刘明心)
编辑:“和畅惠来”政务微信编辑部(编辑:西风瘦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

爱都给你,点赞和在看都给我!

和畅惠来
发布权威资讯 服务百姓民生 弘扬本土文化 彰显惠来特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