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致远踏层峰
——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1961年,首个遨游太空的人——宇航员加加林这样描述我们生活的地球:“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
此前,人类从未真正看过地球的全貌。当人类从整体上审视自身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家园,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当信息化浪潮奔涌向前,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发生深刻改变,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地球村“鸡犬之声相闻”。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网络空间人类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直面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共同问题,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强调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倡导“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的理念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不断升华,散发出宏阔睿智的思想魅力,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潮中汇聚起追寻梦想的磅礴力量,迸发出昭示未来的耀眼光芒,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202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科学分析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的重大倡议。
“让我们携起手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这一号召,日益成为人类共同构建普惠繁荣网络空间的有力指引。
2024年9月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
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随着一朵朵雪中绽放的红梅,中国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古诗《梅花》跃然屏上,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同学们一字一句、字正腔圆地诵读起来,一块智慧大屏将教室里的学生带入中国美学所描绘的冰雪世界。
这是北京语言大学“语合智慧教室”样板间内的场景。将汉语学习、文化教学与文化体验组合,在智慧平台上予以生动又有趣、直观且丰富的呈现,这种寓教于乐、实时远程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耳目一新,兴致勃勃。
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变革的引领力量。
每当我们点击鼠标浏览网页、开启一次视频会议或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一张照片,都是在参与一场全球性的信息交换。这种瞬间触达的、无处不在的连接,实际上依赖于一种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海底光缆。这个看似遥远和神秘的设施传输着全球95%以上的国际数据。
通了!跨越9400公里,设计容量为20T,中国连起了一条亚洲直达海缆(ADC),与亚太二号海缆、东南亚-日本海缆和亚欧海缆相互组合,提供东南亚地区多路由选择的高速信道。这条海底光缆从广东汕头扩散开来,深埋海底的玻璃纤维为亚太国家提供了更安全稳定的数据连接。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数字化,“中国建造”走出国门,打造出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超级工程,给各国民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名片”。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如何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城市?中国给出了回答——埃及首都开罗以东约50公里,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中国企业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
智能火灾报警、自动化楼宇控制、生活垃圾自动化处理······项目包含的非洲住宅第一高楼中的全自动、智能化细节,展示着“中国建造”金字招牌。中国在海外项目中大量应用、创造各类新技术,将绿色低碳建筑理念融入其中,用“绿色智慧”打造出一个个新地标建筑。
非洲沙漠中的中央商务区、地中海沿岸的绿色电厂、印度洋上的未来城······许多海外重大基建工程,都见证着了不起的中国力量,也让世界各国对“命运共同体”有了更加深刻且具体的认知。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强震,境内水、电、通信全部中断,各国救援队间的通信不畅成为救援的障碍之一。中国救援队员通过使用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功能,在手机完全接收不到信号的情况下,利用短报文服务发送救援位置与救援信息,为尼泊尔救援作出了重要贡献。
防灾减灾是北斗应用最为典型和突出的领域之一。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及短报文通信功能,提供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灾情信息快速上报与共享等服务,显著提高灾害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指挥能力。
从“天边”到“身边”,从“星辰”到“指尖”,北斗系统已步入国际化发展的腾飞阶段。目前,北斗技术已进入民航、海事等十余个国际组织的相关标准。
巴基斯坦的交通运输、港口管理,缅甸的土地规划、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都市现代化建设、智慧旅游,印度尼西亚的海上集成应用······北斗系统服务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中国智慧和中国胸怀让合作共赢的“朋友圈”不断延展。
今天,每一秒钟都是马克思所说“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一个崭新的世界,倒逼着全球治理的升级,呼唤着世界观念的转变。
“在那之前,我们的生活局限在眼前”,尼日利亚人巴科·奥塔回忆家乡刚接收到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时,仍难掩激动之情,“‘万村通’让我们看到了村落之外的世界”。
奥塔只是非洲边远农村地区千千万万“万村通”项目受益者之一。
人们可能很难想象,“万村通”项目让很多非洲孩子第一次“触电、触网”。通过一块块小小的电视屏幕,透着懵懂眼神的身躯逐渐成长为建设国家的未来力量。
从2015年中国实施“万村通”卫星数字电视项目,为非洲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开始,对非洲人民而言,数字电视再也不是享受不起的奢侈品。截至2023年底,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已顺利完成在非洲20个国家的建设工作,覆盖非洲9512个村庄,直接受益家庭超过19万户。
天下为公,人间正道。中国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
墨西哥小伙安德智第一次造访浙江杭州白牛村,就惊讶于那一栋栋“小别墅”。“白牛村有1500多名村民,300多个家庭,68家淘宝店”,安德智细致地记录下白牛村的景象。3年后,他把中国农村电商经验“搬”到了一万多公里外的家乡,打造了数字乡村项目,漂洋过海的中国农村电商模式在美洲大地上生根发芽,约1500家墨西哥小微企业走上电商之路。
中国正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分享发展机遇,在这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上,来自东方的力量,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信息时代“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生动故事。
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是全人类利益之所在,跨越地理障碍,突破时空藩篱,人类社会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
做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
2021年12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现黑客组织“匿名者”篡改某政府间国际组织移民署网页,CNCERT立即协调该国际组织,被篡改网站当天就得到了处置,有效避免成员国间的误解和争端,维护了各成员国的利益。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开幕,当超过1亿数字火炬手汇聚为“弄潮儿”点燃亚运圣火,这场参与规模最大、比赛项目最多、智能化最强的盛会,已经成为无数国人珍藏一生的亚运记忆。
2023年9月23日,浙江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奥体中心体育场正式开幕,运动员代表与“数字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
国际赛事保障背后的网络风险危机四伏,从杭州亚运会官方网站,到票务系统、转播系统、计分系统等,都可能成为恶意攻击的“靶心”。而这些都在“亚运天穹”的保护当中,这位“云端安全专家”分布在1184台设备中,为杭州亚运会提供全天候、全场景、全过程、全闭环的安全运营保障服务,有力保障了这场史上最智能的亚运赛事。
网络空间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
随着四架从云南西双版纳起飞的中国民航包机相继降落福建泉州机场,在老挝南塔抓获的300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顺利从中老边境押解至福建——这是2016年特大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多、团伙规模之大均超以往。
1770!——这是2022年“曙光行动”中国与76个成员国警方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捣毁的诈骗窝点数量,这次行动逮捕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拦截非法资金5000万余美元。
一张张红色通报,向全球发出了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的最高级别通缉令;一次次雷厉风行的“长城”“曙光”联合行动,彰显了中国积极加强网络空间犯罪治理国际合作的坚定决心。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近年来,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倡导共建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与多国签署网络安全合作谅解备忘录······在全球网络安全领域,中国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推动建立起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国际互信对话机制。
如今,一大批优秀企业走出国门,在信息基础设施、大数据、网络安全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为世界各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安全技术服务,有力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数字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始终积极倡导开放合作的网络安全理念,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鼓励与规范并举,着力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当前,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凸显,网络空间治理成为一项全球议题。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
美国纽约当地时间2024年8月8日,联合国总部会议室响起一阵掌声。
“草案文件已获通过。非常感谢,向大家致敬!”《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起草委员会主席、阿尔及利亚外交官法乌齐亚·布迈扎·梅巴基在掌声中说道。
这是网络领域首个由联合国主持制定的普遍性国际公约,将在全球范围内为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供法律框架。经过三年的谈判和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最后两周会议,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特设委员会最终达成共识,顺利通过草案,特委会主席专门公开感谢中方,强调中方的作用至关重要。
面对互联网领域国际热点问题,中国一贯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主渠道作用,倡导基于《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原则和规则体系,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先后推动联合国“双轨制”谈判进程达成最终报告、发起“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IGF)行动倡议”、推动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国际化改革······中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研究制定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
将指针拨回2023年的金秋,随着《和平-命运共同体》的悠扬旋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响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方将在本届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
“我们重申,各国应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发展、安全、治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就各方普遍关切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思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这是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具体行动。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维护人工智能安全,构建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提升公众素养,提升生活品质与社会福祉。宣言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范式和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得到各界积极响应。
2024年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图为《中国智·惠世界》案例集发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