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
安龙县五福街道纳汪村地名来源于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语言。此村寨所在地为水源附近,且水源较好,又因所住百姓都是布依族,“纳”在布依语里是姑娘、良田的意思,“汪”是指水好,也指美丽的意思。在此背景下得名纳汪。1958年建立普坪公社。辖10个大队,86个生产队,100个自然村;1992年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调查后,该村寨隶属于钱相街道纳汪村;2012年归为钱相街道;2015年1月,鸭子井村和纳汪村整合,命名:纳汪村,村民委员会驻址:纳汪。2015年合并前后均隶属于纳汪村的六个组。2019年7月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黔西南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安龙县设置五福街道,五福街道辖原钱相街道的五福社区、坡云社区、纳汪村、作坊村、法统村。该村寨隶属于纳汪村。
纳汪村村貌 李忠 摄
村事>>
深秋,走进安龙县五福街道纳汪村,一条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在山寨中来回穿梭,四通八达,长长的木栈道镶嵌在田块之间,清澈的泉水带动着水车不停地旋转,绿树翠竹间,一幢幢石头墙面的青瓦民居错落有致,孩童玩耍的嬉戏声回荡在田野,构成了一幅美妙和谐的山水田园画卷。
纳汪村是布依族聚居村寨,已有400多年历史,寨中自然生态保护完好,仅天然的泉水点就有4处,还保留了30多棵树干粗壮挺拔的名贵金丝榔古树,尤其寨中传统的石头民居,更是别具一格,让这个秀美的山寨彰显着古朴韵味。
近年来,该村通过积极争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等项目资金,紧紧围绕自然山水和布依传统村落格局,围绕讲好“石、泉、树”的故事主线,共投资2500万元,完成石墙庭院装饰220户,田园景观建设6处,修建观光石板步道2.25公里、木栈道1.2公里、污水管道设施2.8公里,建设污水处理池、停车场和寨门等,并打造120亩“稻+鱼”农田特色产业,突出山水田园特色,记忆美丽乡愁,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美丽乡村。
“在村庄改造中,我们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围绕古井、古树、稻田、民居等布依传统特色格调,做好村落建设规划,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让村庄更加朴实、亲切。”原村支书王鸿说。
“在路、房、井等建设中,均以石头为主打材料,突出石板、石墙、石井的特色,可带给游客赏心悦目的感觉,并通过第一产业加第三产业,以及第三产业互联网的联动循环发展模式,使纳汪村能真正意义上形成自生自立自主的循环机制。”纳汪村美丽乡村建设总设计师樊晶晶介绍说。
该村组建了贵州山水之韵农民旅游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4亩,发展稻田养鱼,租赁农户房屋5栋,发展农家乐,开办乡村旅馆,并不断吸引村民参与,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村寨旅游业助农增收。精美的石头最吸引人。今年春节、五一等假期,该村已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80余人。
寨中民族风情浓郁,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中秋节、重阳节、春节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布依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拉妹调、唱山歌、跳竹竿舞,表演布依原生态节目,整个村子喜气洋洋,村民和谐安康。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文艺活动,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共话山村发展。
时下,正值刺梨成熟采收季,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纳汪村白草大地的山坡上,几年前,这里杂草丛生,而今,这里已成了村里集中打造的刺梨产业种植基地。举目望去,连片的刺梨树布满山头,金黄的果实密密麻麻压弯枝头,迎着秋风摇曳,昭示着果农迎来一年好收成。
“这样一株摘下来有15公斤左右,我家种有40多亩,平均每亩可采鲜果1000公斤,今年摘完卖了要有3万多块钱。”纳汪村龙井湾组村民王棋朋兴奋地说。
王棋朋是纳汪村发展刺梨产业较早的受益人之一,六年前他在村委的引导下试种了十多亩,一年就收入1.2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如今扩种到40亩。
近年来,纳汪村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财政专项资金、乡村振兴等项目,发动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退耕补助资金入股,并积极探索实行“村集体统一种植、农户分片管理和农户自主种植管理”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与贵州天刺力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实行保底价收购,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将刺梨种植发展成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全村共发展刺梨种植1500余亩,现已有1000余亩进入盛产期,预计今年可创产值350万元。
“刺梨容易成活,且抗旱力极强,种植的管理技术要求不高,我们主要引进种植的是‘贵农5号’,这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果型大、产量高的特点。”村支书蒲明龙介绍说。
刺梨种植不仅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同时由于其根系发达,固土保水能力强,对于石漠化治理、山区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去年种6亩收入2万多元,今年种10亩争取收入更高些。”在纳汪村辣椒产业示范园里,纳汪村五组杨文香正领着一家4口人正忙着采摘优质辣椒。
杨文香是村里第3网格党小组成员,村党总支给她安排的“岗位”是办好高质量辣椒产业示范园,并采取思想上扶志、产业上帮选、技术上服务、资金上支持等方式,带动本组罗品华、罗品林等6户人家发展“椒多多二号”“红将军”等优质品种辣椒产业。
眼下,纳汪村已有4名党小组成员创办高质量辣椒示范园60亩,6名党小组成员创办10块高质量高粱产业示范园107亩,12名党小组成员创办刺梨产业示范园120亩。此外,还有16户党员共创办高质量烤烟示范园320亩,并采取1户党员与5户以上群众结对帮扶,推动产业发展。
“纳汪村的建设不仅是为了美丽而美丽。用产业来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这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归宿。”谈到纳汪今后的发展,村支书蒲明龙信心满满。
如今,纳汪村发展高粱产业1800亩、刺梨生态产业1500亩、辣椒产业1200亩、烤烟1800亩,以及扩大了水稻、薏仁米、小黄姜等传统农业种植,涉及全村21个村民小组1194户群众,产业正迅速发展,已实现人均拥有1.5亩特色产业园。
一幅充满山水诗意魅力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文/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李忠 图/安龙融媒)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李 颖 赵漫漫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邓伯祥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中国黔西南、黔西南山地旅游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www.qxnrb.com
官网:www.zgqx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