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318国道是中国的景观大道,在爱花之人的眼中,318 国道的川西和藏东南段,因穿越横断山区而形成的一系列海拔 4000 米以上的垭口,那是他们心中的「刷花」圣地。每年夏天,垭口上的野花都会集中绽放,形成色彩斑斓的「高山花海」景观,是中华大地上独特而亮丽的自然遗产。色季拉山垭口便是318国道上为花友们天造地设的云端花园。
开满野花的草坪(杂色钟报春、掌裂兰和草玉梅)
色季拉山垭口位于西藏林芝市,距离市区48公里。沿318国道开车东行一小时即可到达。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垭口是在318国道上眺望南迦巴瓦峰的最佳观景点;对于地理爱好者来说,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的交汇点,体现了大陆板块运动最激烈的碰撞;对于常年行走川藏线的老司机来说,这里是山路(横断山区)和平路(青藏高原)的分割点,自此入藏将一路坦途;对于花友来说,这里可达性好,能够轻松快捷地刷到塔黄、绿绒蒿和岩须等高颜值野花,是一个很适合在周末飞到林芝,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刷花之旅」 的旅行目的地。
318国道色季拉山垭口段景色
我首次来到色季拉山垭口是在2024年3月28日,当时林芝市区已经春花烂漫,桃花盛开,然而在垭口上却是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丝毫不见春天的气息。我原以为就此与色季拉山的野花时空交错。幸而在7月1日至6日,受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邀请前往墨脱开展兰花调查,终得偿所愿,在最美的季节里两次经过色季拉山垭口。
只是这一回,从林芝抵达色季拉山垭口时,由于景观与三个月前相比变化巨大,以至于车已驶过而不知,直到在鲁朗看到茫茫林海,方才醒悟。还好司机大哥十分给力,毫无怨言地又把我们载回垭口。
时隔三个月的色季拉山垭口 7月1日摄
虽然这次两过色季拉山,但实际上也只是行车途中在路边稍作停留,并未往山上攀爬去探寻更极致的物种。不过,这倒也是一种快速「打卡」野花的高效方式。从林芝(海拔2900米)到色季拉山垭口(4728米),再到鲁朗(3370米),沿途会经过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等丰富的植被类型,海拔每升高二三百米,停下来观察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但需注意,318国道上车多拥挤,尤其是重载货车非常多,切不可在行车道上停车逗留,以免酿成事故。所幸的是,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的路上,公路边上都有不少临时停车点。可以在「谷歌地球」上通过肉眼搜寻这些停车点,并在手机上做好规划,依靠手机地图导航找到想要去的停车点。
路边随时有惊喜,但切莫占道停车,安全第一
一路上最热闹的停车点位于垭口顶上,那是游客打卡南迦巴瓦峰的地方,并不太适合花友停留,因为周边的植被差不多被踩秃了。在垭口前后数百米处都有一些小型停车点,从这里下车会更有收获。当然,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慢慢爬山观察,还是建议把车停在垭口大停车场,这样会更加安全。
只要避开游客密集区,在草地上都会有惊喜(岩须和杉叶杜)
我们这次在色季拉山路段停留的8个点,活动范围在公路百米内,所以也仅仅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而已。但这足以让我欣喜若狂,回味不已。因此,我把所见所想整理出来,与同好分享。由于学识所限,在物种鉴定上肯定存在不少错误,需要用于科研参考的朋友,请务必再次核实。(在鉴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了网页「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 图片联盟」《青藏高原野花大图鉴》《中国马先蒿属植物图鉴》《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三江源生物多样性手册》《云南杜鹃花》以及半夏、孙小美等花友的植物游记)。
同时,我也把在物种鉴定中的疑惑写了出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恳请同好在留言中不吝赐教,为我指点迷津。另外,为了排版便利,在植物分科上多采用「大科」模式,如将紫堇科归并在罂粟科里,在分类体系上显得「混搭」,还请多多包涵。
让人鉴定到崩溃的小型杜鹃属植物
a.蓼科
蓼科植物在高山花卉中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但大多相貌平平,往往是高原花海中的底色或陪衬(如球穗蓼和珠芽蓼)。而在色季拉山,由于有了塔黄的存在,让蓼科的一众弟兄也显得「高大上」起来,因此也得以在篇首呈现。
塔黄在高原野花中,是「鹤立鸡群」一般的存在
塔黄不但在蓼科中「独树一帜」,即便在整个高山花卉中也是很特别的存在。高山植物的生长规律通常是海拔越高,植株越矮小,以适应低温、强风和大雪的环境。所以很多生长在海拔5000米的植物都进化成贴地生长「垫状物」。那为何塔黄会反其道而行之,个头长到两米多高呢?
原来塔黄是多年生植物,在它生命中的前几年,植株犹如不会卷心的白菜,莲座状排列的叶片也是贴地面生长的。当它积蓄到足够的能量后,就在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夏天突然发力,快速长出挺直的花梗和硬实的苞片。塔黄的苞片也是抵抗风霜雨雪的秘密武器,它如同一个温室,能把弱小的花朵包裹在里面,并创造出舒适的环境吸引传粉昆虫的到来。到了秋末,塔黄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使命,便在这一年里结束生命。
左侧是塔黄开花的植株,右侧是在营养生长期的植株
其实,这样的生存策略在高山花卉中广泛存在的。君不见,在高山草甸的花季尚未到来时,你会觉得那里的植物既矮小又单一,而当六月来临,草地上突然冒出五颜六色的野花,宛如换了一个世界。
其实植物们在开花之前都在低调地活着,当短暂的夏季来临时,它们就突然迸发出生命的精彩,造就了这多彩的高山花园。它们在夏日暖阳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魅力,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传粉昆虫的到来,有的通过特殊的形状,有的通过鲜艳的颜色,有的通过独特的气味……每一种植物都有它独特的生存智慧,都值得我们去观察和发现。
在「温室」里绽放的塔黄花朵
色季拉山垭口可能是中国最容易看到塔黄的地方,在海拔4500—5000米的低矮杜鹃林、高山草甸和流石滩中均很容易见到。它们高大挺立,威严肃穆,犹如一个个卫兵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奈何芳名远播的塔黄也难逃游客们辣手摧花,我们在寻找塔黄在路上,还发现了刚被折断的花序。据说现在垭口的附近的塔黄数量已经大不如前了,我们要爬高一百多米才能近距离欣赏到它芳容。
流石滩上是塔黄犹如一个个守护在神山上的哨兵
More
b.罂粟科
罂粟科的绿绒蒿属算得上是高山花卉中的颜值担当,我就是因为喜欢绿绒蒿才爱上高原的。很难想象,未经人工选育,绿绒蒿竟能绽放出如此硕大和美艳的花朵,仿佛它们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而进化的。绿绒蒿不但色彩丰富,红、黄、青、蓝、粉、紫应有尽有,将好看的颜色尽皆囊括,而且花朵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都极高。半透明的花瓣与高原的蓝天、白云和阳光相互映衬,更显光彩夺目。我们此行仅在公路边上观察就发现了5种绿绒蒿,若时间更充裕些,据说可见到8种,这样高密度的绿绒蒿在我国实属不多见。
More
c.杜鹃花科
7月初的色季拉山垭口的底色为紫红色,那是杜鹃的花海,由若干种低矮的杜鹃组成。在我国西南地区海拔4500米上下的山坡,这类植株低矮、叶片细小、花多色紫且喜欢连片生长的杜鹃属植物随处可见,是高山草甸里的优势物种。
这个类群的植物在分类学上大多属于杜鹃属-杜鹃亚属-杜鹃组-高山杜鹃亚组。该亚组全球约有40种,大多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区。翻阅植物检索表后发现,杜鹃花科的分类往往需要解剖花朵,仅通过照片来定种实在困难重重。查阅了众多参考资料,只得知在垭口有雪层杜鹃,然而在我所拍摄的照片中,到底哪一张是雪层杜鹃却难以确定……
More
d.菊科
菊科的苞叶雪莲大概是色季拉山除塔黄之外排名第二的明星物种了,也是我们此行的目标种之一。从前人的照片来看,苞叶雪莲喜欢与塔黄一起在草甸高处同期绽放。当我们找到塔黄后,用望远镜在四周寻觅,却始终不见踪迹。是我们去的地方不对?还是爬得不够高?亦或是花期未到?又或者开花有大小年?该不会被游客薅走了吧?也许,只是因为我们差了一点点运气。不过这也挺好,让我有了再来一次的理由。
菊科中的紫菀属植物可谓是让人又爱又恨的的类群。让人爱,是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好看了,花朵既大又多且艳丽;让人恨,则是由于种类繁多,难以分辨。此行只见到三种,不知其名,也请花友们能指点一二。
More
e.蔷薇科
More
f.报春花科
More
g.毛茛科
More
h.玄参科
More
i.十字花科
More
j.百合科
More
k.兰科
More
l.其它类群
More
感谢劲草同行计划对畓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