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棉农对棉花枯黄病进行了热议,这里就一些问题进行些探讨,一家之言,难免有不足和偏激的地方,望文后留言交流与评论!
一、棉花枯黄萎病的危害
棉花枯黄萎病从棉花苗期枯萎病到吐絮期枯萎和黄萎的混生,一直伴随着棉花生产的整个过程。在部分年份常流行成灾!常表现为苗期死苗率高,如2016年涝灾枯黄萎也严重发生。在部分棉田发病率高达80%以上,病情指数3级以上,造成棉花减产及其品质的下降。
二、枯黄萎病发生的原因
1.棉花品种和枯黄萎病原问题
外引棉花品种造成棉花大面积发病。这是造成枯黄萎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一些棉花品种未在本地试种,直接大面积推广而造成棉田大面积发病。一方面是外引棉花品种抗病耐病性差所致;另一方面外引的棉花品种抗耐枯黄萎病生理小种不同,而本地为强致病性枯黄萎病病种。
2.连作问题
目前新疆棉花产区多为十几年或二十几年棉花连作区。加之棉花秸秆秋季多为粉碎入田,枯黄萎病病菌常年累积,病菌数量多,形成病田。另一方面连续种植棉花使土壤肥力消耗过大,如果肥力得不到有效补充,将极大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而降低了其抗病抗逆的能力。
3.肥料和农药投入不当问题
偏施化肥严重,有机质缺失,也会诱发棉花枯黄病发病。有机质多的棉田,棉花枯黄萎病相对发病轻。长期大量施入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过多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减少、土壤微生物生态遭受破坏。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制剂的使用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理化性质,使土壤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棉花枯黄病病害发病重,还有抗药性积累、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恶性循环,加大防治难度。
三、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探讨
(一)合理轮作倒茬
有条件的棉田要轮作倒茬,最好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病菌残留。或进行每年的秋耕冬灌,格田灌溉也能极大减轻病残体上的枯黄萎病菌。
(二)加强棉花的生育期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科学灌水、施肥,增施有机肥,平衡配方施肥,尤其是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可增强棉花抗病能力、减轻枯黄萎病危害。也可及时清除棉田的发病棉田的残枝落叶,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三)化学农药防治方法
1.常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
根据往年枯黄萎病常年发生规律,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联合用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有效减少枯黄萎病为害。
“一控两促”化学防控的思路,具体方法:杀菌剂(控制发病)加营养剂(促生长)加促进型调节剂(促壮苗)。
杀菌剂可选用乙蒜素、70%敌磺钠、3%多抗霉素、36%棉枯净、70%恶霉灵等;
营养剂可选用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钾或其它磷钾肥等;
促进型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复硝酚钠等。
2.生物菌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技术
生物菌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同时能够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等,在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害上具有多重作用方式。
生防菌会产生对病原菌具有杀死作用的物质,如枯草芽孢杆菌、抗生素、细菌素、嗜铁素等代谢产物。施入的生物菌在土壤中会形成优势菌群,迅速占领植物体上一切可能被病原物侵染的位点,竞争枯黄萎病原菌的营养和氧气,使得其无处生存。生防菌可打开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生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这些物质具有直接杀菌的作用。生防菌可增加植物体内吲哚乙酸、乙烯等生长调节素的生成,增强根尖活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间接的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基于以上作用和功能,近几年我们就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的枯黄萎病防治方面做了些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枯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试验结果不稳定,主要原因是枯草芽孢杆菌对一些棉田土壤环境适应性较差,因此应该大力提倡此类生防菌剂的研究与开发,并做好该产品的大田适应性鉴定,为生防菌剂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文得到了新疆农科院史应武研究员指导!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