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时间轴 回顾建国75年以来天水市博物馆(天水伏羲庙)发展变化

文摘   2024-09-30 19:26   甘肃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75年来,各领域各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物事业也不例外,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天水市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中,伏羲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的见证。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伏羲庙时强调:“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天水市博物馆及伏羲庙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节点上,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必将为传承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而砥砺前行。回顾来时路,天水市博物馆、天水伏羲庙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75年,从无到有,一路走来,为天水市文物事业发展和文化遗产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8年天水专区博物馆开始筹建,馆址临时设在天水专区人民公园内,因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馆舍建设未办即停,机构被撤销。1979年11月6日,经天水地区行政公署批复,同意成立天水地区博物馆,办公地点设在天水地区文化局。1984年,天水地区博物馆从天水地区文化局搬迁到天水城隍庙(天水地区文化馆)内,正式开展部分业务工作。1985年天水撤地建市,天水地区博物馆更名为天水市博物馆,时任天水市博物馆馆长宋耀等人与天水师范和驻扎部队联系,移交占用伏羲庙房产。1986年4月,天水市博物馆由天水城隍庙迁至天水伏羲庙内,形成“馆庙合一”的格局,对外正式开始多项业务工作,从此博物馆工作走上了逐步完善健全、充实、发展的道路。

1987年依托专款专项,开始对伏羲庙古建进行维修。同时,委托李锦玲教授对伏羲庙31颗濒临枯死的古柏进行复壮抢救保护。1988年,天水市人民政府恢复公祭伏羲氏活动。天水市博物馆相关人员开始编写《天水文物志》《天水市文物概况一览表》;征集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100多家,并在伏羲庙东西朝房陈列展出。1990年天水市博物馆举办“天水馆藏丝路文物展”。1992年市文化局同意成立伏羲庙文管所,隶属天水市博物馆。1995年天水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历史文物精品展在伏羲庙前院西陈列室开展,展出文物123件。1999年伏羲庙古建修缮工程历时10余年终于完成。伏羲庙三进四院主体建筑得以维修,重现了历史风采。

迁入伏羲庙办公后,天水市博物馆将对伏羲庙的保护、管理、维修作为首要任务。拆除原建筑以外的各项违规建筑,先后申请专项经费对古建筑、古柏等相关文物遗迹按照原貌进行维修。建馆之初对伏羲庙保护工作的重视,为伏羲庙景区发展及后续伏羲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启了保护和传承天水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征程。

2001年天水伏羲庙和胡氏古民居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天水市政府在天水伏羲庙来鹤轩召开市博物馆和伏羲庙规划拆迁维修现场办公会。这次会议对实施伏羲庙保护维修工程起到了关键作用。同年,市长办公室会议决定南宅子由市文化文物出版局管理,由市博物馆负责南宅子内驻单位和住户搬迁安置工作,初步规划在胡氏民居内设立天水民俗博物馆,为南宅子保护维修奠定了坚实基础。2004年天水市秦城区政府正式将南宅子移交天水市博物馆管理、保护维修并使用,随后天水市博物馆筹建天水民俗博物馆。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省祭。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胡氏古民居(南宅子)保护维修一期工程完工,天水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天水市博物馆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被公布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面向社会免费试开放;12月29日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对外免费开放单位。

2010年根据国家旅游局文件,天水伏羲庙被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竣工并开始面向社会免费开放。2011年《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基本陈列》喜获“甘肃省首届陈列展览精品奖”。2012年水市博物馆创作的数字高清电影《大哉羲皇》荣获甘肃省第七届敦煌文艺广播影视类三等奖。2015年天水市文物考古所成立。2016年天水市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2018年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入围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团队;同年,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北宅子移交天水市博物馆管理。至此,天水市博物馆形成了集天水市博物馆、伏羲庙、天水民俗博物馆(南北宅子)职能于一体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单位。

2020年开始天水市博物馆进入创新发展阶段。2020年天水市博物馆科学规范地开展馆藏文物账册管理、文物库房管理及藏品档案填写、藏品信息资料整理等基础性工作;完成了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中文物信息的整理与核对工作,三维影像数据采集后资料的整理与核对等工作;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创新服务理念,积极举办“西垂有声——天水地区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成果展”“天堂里的歌——粟特葬俗中的艺术世界 隋唐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特展”等线上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上网浏览,丰富了疫情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挖掘馆藏资源,陆续推出“众志成城·向光前行——天水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等原创展览。出版了《丝绸之路与文明记忆——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演进与传播的影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镌拓千秋——天水市博物馆藏邵力子先生捐赠拓片精选》书籍2本。

2021年天水市博物馆先后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布为“首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天水市博物馆隋唐屏风石棺床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完成了5500件(套)藏品档案和编目卡的填写;300件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项目和50件文物三维影像数据采集结项;开展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宅子院落古建筑彩画的清理、除尘工作;顺利完成天水伯阳墓葬发掘出土的M5、M6宋代砖室墓和一座陶窑的搬迁工作。出版《八千年的记忆——天水市博物馆通史陈列》刊物1部;编印《甘肃省考古学文献资料汇编》一套(5卷7本);完成“天水地区史前聚落的考古调查和研究”等3项课题的研究和结项工作;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2次;完成了《天水市博物馆国宝“石棺床”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方案》的编制工作。

2022年天水市博物馆被评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1名同志被省人社厅、省文物局授予“全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推出首部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赓续红色基因—天水市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乡土教材》,成功入围2022年全国社教百强案例。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天水市博物馆策展人制度(试行)》;面向社会发布《藏品征集公告》,制定《天水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实施办法》,以有偿征集和无偿捐赠两种方式,不断完善藏品征集方案;制定《天水市博物馆内部课题申报指南》和《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组织申报省市课题16项;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选题,提供“以需定供”菜单式展览服务,不断丰富展览供给,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进行景区改造提升,对三处旅游厕所进行了改造升级。参观导览、参观通道、游客休息处等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极大地提升了伏羲庙、博物馆的服务档次和水平;启动优秀传统文化暨伏羲文化进校园活动,与秦州辖区72所中小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与天水师范学院续签实践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拟定了馆校合作研学项目菜单及馆校研学活动时间表,初步完成馆校合作教学体系建设;与晋祠博物院、黄帝陵等来自山西、陕西的7省14家文物保护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打造黄河流域中华人文始祖发源地文化品牌。

2023年天水市博物馆被省人社厅、省文旅厅评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被省文物局、省教育厅授予首批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省级资源单位,南宅子彩画修缮工程被评为甘肃省示范性文物保护项目,“红色热土——天水地区革命历史文化专题展”被评为甘肃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本年度,根据国家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批复,天水市博物馆开始实施伏羲庙部分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此次工程对伏羲庙“开天明道”牌坊、宫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等中路主轴线五座单体文物建筑的屋面进行挑顶,对木基层及木构件进行保护修缮,以确保其文物价值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完善藏品管理相关制度,举办公益鉴定;组织申报省市级课题,举办学术交流活动;成功申报“太昊伏羲祭典”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1名职工入选“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全国100人候选名单。

2024年上半年,天水市博物馆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策展人制度试行下的“瓷上风雅——宋金元瓷器主题展”入选甘肃省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党建工作被市委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被市文旅局党组评为“市直文旅系统先进单位”和“市直文旅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同志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十批甘肃省优秀专家。在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的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考核中,天水市博物馆在全国130家一级博物馆中位列第87名。年度免费开放绩效考评被省文物局、省财政厅评为“优”等次,排名首次位列全省第一。
这四年,天水市博物馆在全方位坚持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真正为建设国家卓越博物馆、伏羲文化传承创新区积蓄了力量。

七十载砥砺前行,新时代再谱华章。如今,天水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单位,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首批全国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明单位。主要承担着天水地域内历史、民俗文物、现当代艺术品的征集、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社会教育、考古发掘、科学研究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伏羲庙、胡氏古民居(南北宅子)的保护维修、管理利用、旅游资源开发以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礼仪的保护传承等多项工作职能。
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水伏羲庙的东风,天水市博物馆将不断锐意进取,主动作为,以崭新的风貌为推动天水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再谱华章
编   辑:马娅兰
一 审:邹丹婷
二 审:崔文刚
三 审:刘玉璞

天水市博物馆资讯
介绍关于天水市博物馆相关的新闻、公告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