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6点多,气温零下1摄氏度,挂着冰霜的芦狄花,在寒风中摇曳,孙庄街道韩庄村的藕塘里,采藕师傅们已经挤开薄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梁红升是一名来自山东济宁的采藕人,经别人介绍,来到海安韩庄十八组从事采藕工作,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多天。只见他,身上拖着盛放藕的浮板,跪行在冰水里摸索着。
挖藕不仅是一门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确定好藕的大概位置后,要先用水枪冲刷开藕周围的泥巴,然后再将它一点点拽出来,这样才能保证藕的品相。”梁红升告诉记者。老梁技术娴熟,不一会儿,浮板上的藕便有了一小堆。
“补贴家用,哪里有活去哪里”
和梁红升一起干活的还有6位采藕师傅,其中4位来自山东、2位来自安徽,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作。
来自安徽的胡善中,今年56岁。提到自己的家人,胡师傅的眼里有了不一样的光芒,“我干了二十多年了,到处跑,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干,最远曾经到过天津。”胡师傅右臂紧紧夹着高压水枪的管口,左手拨开莲茎在水下摸索,风把他冷帽下的脸吹得通红。他说,冬天下塘挖藕苦是苦,但是付出都是有回报的。“我孩子现在已经在上海工作了。"胡师傅笑着说道。
“干到年前,腊月二十几的时候回去,和家人一起过年,现在就盼这个。”丝连长长,思念长长。怀揣着想念与爱,胡善中挥手告别了记者,弯下腰来,继续挖着下一根藕。
“坚持下去,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韩庄村十八组这片藕塘的承包人叫胡发存,他除了负责师傅们的饮食外,还包揽装车、运输等等其他的活。清晨天不亮,胡发存做好了饭,便将妻子处理好的藕用分离机加工成藕粉,过筛后装袋挂在院中,等待水分晾干再送入烘干机。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还要抽空把做好的藕粉送到孙庄街道的超市。“自己家有一些卖相不够好的藕,可以加工成藕粉,营养是一样的。”胡发存笑着说,“供货要起得很早,在街上就把菜买回来,为师傅们准备午饭。工人不能苦啊,这个事情累,你把工人生活搞差了、身体搞倒掉了可不行。”
胡发存告诉记者,他在海安一共承包了五百多亩的水塘种植“大地红”莲藕,目前已经采摘了一百多亩,全采完总共能有180万斤。今年藕苗贵,种植成本高,所以对收成寄予了不小的期待。
下午4点多钟,胡发存驾驶着一辆跃进皮卡到藕塘的路边,和师傅们一起将藕码好装车,再用水枪冲洗干净。“只这一车就有一千多斤藕,每天总共能挖上万斤。”胡发存告诉记者,他与采藕师傅们是一样的,觉得不管如何,辛苦总归是有的,但只要坚持下去,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吃完晚饭,胡发存载着满车的藕,在渐黑的夜色中送往市场;采藕师傅们早早洗漱完毕卧床休息,为第二天的工作养足精神。
▎融媒体记者:唐启铭 何大为
▎编 辑:唐启铭
▎校 对:王春香
▎责 编:缪 凡 许小健
▎审 核:杨 鹏
▎声 明:凡“海安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