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小时!他们在冰水淤泥中→

政务   2024-12-21 12:04   江苏  


藕粉、藕夹、莲藕排骨汤、桂花糯米藕……一到冬日,海安人的餐桌上就会出现各种以“藕”为原料的美食。而保证它们及时“走”上餐桌的,是一群泥里淘金的采藕人。



“这是生计,水再冷也要下”


凌晨6点多,气温零下1摄氏度,挂着冰霜的芦狄花,在寒风中摇曳,孙庄街道韩庄村的藕塘里,采藕师傅们已经挤开薄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梁红升是一名来自山东济宁的采藕人,经别人介绍,来到海安韩庄十八组从事采藕工作,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多天。只见他,身上拖着盛放藕的浮板,跪行在冰水里摸索着。

挖藕不仅是一门体力活,更是一门技术活。“确定好藕的大概位置后,要先用水枪冲刷开藕周围的泥巴,然后再将它一点点拽出来,这样才能保证藕的品相。”梁红升告诉记者。老梁技术娴熟,不一会儿,浮板上的藕便有了一小堆。

“身上的胶衣密不透风,刚下塘不久就会热出一身汗,但是不一会儿就会冷得直哆嗦。”每天至少在水里泡10个小时,双手泡得发白又冻得发红,挖藕这个行当,老梁一干就是10多年。“这是我们的生计,水再冷也要下。”老梁说。



“补贴家用,哪里有活去哪里”



和梁红升一起干活的还有6位采藕师傅,其中4位来自山东、2位来自安徽,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劳作。

来自安徽的胡善中,今年56岁。提到自己的家人,胡师傅的眼里有了不一样的光芒,“我干了二十多年了,到处跑,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干,最远曾经到过天津。”胡师傅右臂紧紧夹着高压水枪的管口,左手拨开莲茎在水下摸索,风把他冷帽下的脸吹得通红。他说,冬天下塘挖藕苦是苦,但是付出都是有回报的。“我孩子现在已经在上海工作了。"胡师傅笑着说道。

“干到年前,腊月二十几的时候回去,和家人一起过年,现在就盼这个。”丝连长长,思念长长。怀揣着想念与爱,胡善中挥手告别了记者,弯下腰来,继续挖着下一根藕。



“坚持下去,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韩庄村十八组这片藕塘的承包人叫胡发存,他除了负责师傅们的饮食外,还包揽装车、运输等等其他的活。清晨天不亮,胡发存做好了饭,便将妻子处理好的藕用分离机加工成藕粉,过筛后装袋挂在院中,等待水分晾干再送入烘干机。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还要抽空把做好的藕粉送到孙庄街道的超市。“自己家有一些卖相不够好的藕,可以加工成藕粉,营养是一样的。”胡发存笑着说,“供货要起得很早,在街上就把菜买回来,为师傅们准备午饭。工人不能苦啊,这个事情累,你把工人生活搞差了、身体搞倒掉了可不行。”

胡发存告诉记者,他在海安一共承包了五百多亩的水塘种植“大地红”莲藕,目前已经采摘了一百多亩,全采完总共能有180万斤。今年藕苗贵,种植成本高,所以对收成寄予了不小的期待。

下午4点多钟,胡发存驾驶着一辆跃进皮卡到藕塘的路边,和师傅们一起将藕码好装车,再用水枪冲洗干净。“只这一车就有一千多斤藕,每天总共能挖上万斤。”胡发存告诉记者,他与采藕师傅们是一样的,觉得不管如何,辛苦总归是有的,但只要坚持下去,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吃完晚饭,胡发存载着满车的藕,在渐黑的夜色中送往市场;采藕师傅们早早洗漱完毕卧床休息,为第二天的工作养足精神。

一身淤泥捧藕香。其实,最知道藕的滋味的,正是这群与藕朝夕相伴、努力生活的人们。也许他们挖的不仅仅是藕,更是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付出就有回报”信念的坚守。





采藕人的不懈努力
保证了莲藕的供应
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
你最喜欢怎么“食藕”呢?
快来评论区留言互动吧~
💭💭💭





融媒体记者:唐启铭 何大为

编 辑:唐启铭

校 对:王春香

责 编:缪 凡 许小健

审 核:杨 鹏

声 明:凡“海安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海安发布
了解更多资讯 ↓

海安发布
海安市融媒体中心出品,海安权威主流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