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多次警告:被调剂到这4个专业,要想办法转专业,不然毕业即失业!

文摘   2024-11-28 00:30   福建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最近,我在朋友圈刷到了张雪峰老师关于专业选择的观点,引发了不少热议。作为一名从教三十年的大学教师,我深感有必要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记得前几天,一个学生满脸愁容地来找我。


“王老师,我被调剂到了小语种专业,听说现在翻译都被AI取代了,我该怎么办?”这让我想起张雪峰老师说过的话:某些专业如果不是在211以上的高校就读,毕业后确实容易遭遇就业困境。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让我们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当前几个备受关注的专业。


一:首先说说小语种专业。


确实,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翻译工作正在被机器取代。


我的一个学生去年实习时就发现,公司的日常文件翻译已经交给了AI处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语种专业就没有出路。


恰恰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反而在上升。


去年我们学校一位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利用暑假去拉美地区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毕业后,她很快被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录用,负责拉美市场的商务拓展。


这说明什么?


掌握一门小语种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


二:再来说说工商管理专业。


张雪峰老师说得对,这个专业确实有点“遍地开花”的意思。


但问题不在专业本身,而在于如何学习。


我认识一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研究新零售领域,毕业后成功创办了一家社区电商平台。


这说明专业知识的运用比专业本身更重要。




三:学前教育专业是另一个引发争议的领域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确实有上千所幼儿园停办或关闭。但高端幼儿教育市场却在快速增长。我去年访问了几所知名幼儿园,他们最大的困扰就是找不到优秀的幼教人才。


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技术专业。


这个专业被很多人误解了。


确实,本科毕业直接就业比较困难,但这恰恰反映了这个领域的专业性和前沿性。


我有个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现在在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做研发,年薪已经突破50万。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现象:很多学校为了显得“与时俱进”,给传统专业换上新马甲。


比如把土木工程改成“智能建造”,把图书馆学改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这种改名确实能吸引眼球,但关键还是要看专业内容有没有与时俱进。


我在河南一所高校任教时就发现,2024年土木工程专业出现了100多个招生空档,这确实值得警醒。但问题的本质不在于专业名称,而在于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是否匹配。


近期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一些传统专业被贴上“大数据”、“智能化”的标签。比如市场营销摇身一变成了“大数据与智能营销学”。这种改变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不深入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反而会误导学生。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想说的是,专业选择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所选专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我见过太多例子,有的学生选了所谓的“好专业”却无所作为,有的学生在看似“冷门”的专业里开创出一片天地。


新闻传播学、哲学、生物等专业确实面临着就业压力,但这不代表这些专业没有价值。


关键在于,学生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复合型能力。


比如,我的一个哲学专业的学生,现在成了一家科技公司的伦理顾问,年收入相当可观。


面对专业选择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有战略眼光。不要被短期的就业数据牵着鼻子走,要着眼于产业发展趋势和自己的长期发展。


第二,要培养核心竞争力。无论什么专业,关键是要在专业领域里形成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第三,要有创新意识。在AI时代,很多传统工作岗位可能消失,但新的机会也在不断涌现。


第四,要重视跨学科能力。未来的职场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单一专业知识已经不够用了。


回到开头那个愁眉苦脸的学生,在详细了解她的兴趣和规划后,我建议她结合小语种专业背景,同时学习跨境电商知识。现在她已经在一家外贸公司实习,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不是生产标准件。


每个专业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希望每个年轻人都能在专业选择这条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别忘了点分享、收藏、在看、点赞哦!



让借口变成煎熬
此号记录自己过往的点滴,愿岁月静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