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应对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这一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从公共卫生维度出发,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则》构建了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一级预防干预技术
在超重肥胖发生前,通过超重肥胖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和营造支持环境等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二级预防干预技术
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和个体干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预防相关疾病。
三级预防干预技术
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保障学生健康。
俗话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正是生活中一点一滴慢慢的累积,使得成长过程中孩子的体重不断增加。那么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都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呢?
做好这些
拒做“小胖墩”
#饮食均衡,做好“三减”#
预防肥胖一定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但孩子正在长身体,显然不能吃得太少,就需要在合理运动、增加能量消耗的同时,既要控制能量摄入,又不能营养不良。因此饮食一定要均衡,尤其要关注像优质蛋白质、钙、维生素D、不饱和脂肪酸、益生菌等重点营养素。同时要做好“三减”,也就是控制好油、盐、糖的摄入量。少吃零食,少吃深加工及油炸食品,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饮食均衡
#减少久坐,加强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多消耗热量,而且还有益孩子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提高。6岁及以下儿童每天至少应该进行180分钟的身体活动,尽量以户外活动为主;而6岁以上的孩子每天要累积进行一个小时中、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每天减少久坐行为,用电子屏幕娱乐的时间越少越好 [1]。
加强运动
#作息规律,保证睡眠#
研究显示,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比每天睡眠充足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肥胖者。所以,即使学习再忙,也要让孩子尽量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
作息规律
#养成习惯,防患未然#
肥胖一旦形成,干预治疗极其困难。所以要尽早给孩子养成健康、均衡饮食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多参与食物的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家长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典范,也要和孩子一起运动,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
养成习惯
参考资料
1、《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