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团日 | 临床类2413团支部:创新港畔科技兴,雁塔影下文脉长

文摘   2024-11-04 23:59   陕西  

创新港畔科技兴   

雁塔影下文脉长   

临床类2413团支部最佳团日

 在秋日的金色光辉中,临床类2413团支部的同学们分为两支队伍,分别踏上了两条不同的旅程,一队探访西安交通大学的雁塔校区,感受历史的沉淀;另一队则前往创新港校区,触摸现代科技的脉动。

01

 雁塔校区:历史的脚步与学术的厚重

张睿涵同学带领的队伍于清晨时分便抵达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这里承载着学院的历史和文化。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医学部大楼,其外墙爬满了爬山虎,让同学们感受到岁月的沉淀。

往学校深处走,同学们来到了解剖楼。解剖楼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学生们正专注地进行着解剖实验,他们的专注和对知识的渴望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并赞叹不已。解剖楼不仅是训练医学技能的地方,更是培养医者仁心的摇篮。同学们在楼道里轻声细步,观察着学生们的操作,感受到了医学学习的严谨和细致。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饮水思源碑前,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标志建筑,时刻提醒着广大学子们要心怀感恩、不忘初心。同学们在这里驻足沉思,深刻领会着先辈们的殷切期望与交大精神的代代相传。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侯宗濂先生的雕像前,这位医学教育家和生理学大师的成就和贡献让同学们肃然起敬。在此伫立,凝视大先生那坚定而深邃的双眼,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前辈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前辈的精神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02

 创新港校区:现代科技与创新精神的融合

与此同时,陈楚华同学带领的另一队同学到达了创新港校区,这里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新校区,代表着现代科技和创新精神。同学们被这里的现代建筑所吸引,这些建筑不仅美观,还融合了智能化设计,体现了学校对新技术、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来到创新港校区的阅览中心,这里的书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人目不暇接。同学们穿梭于书架间,指尖轻触书脊,感受着纸张的温度。放眼望去,图书馆自习室的椅子上坐满了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他们努力学习的态度给临床类2413的同学们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激励同学们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图强,做有为青年。

在创新港校区的高等工程教育博物馆,同学们见证了交通大学从建校到西迁,再到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的伟大征程。同学们感叹交大西迁过程中未曾耽误一节课的传奇,并为自己是一名交大人而自豪。

即将离开的时候,同学们来到了创新港校区的正门。在这里,同学们再一次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几个大字所震撼。硕大的草坪中央,刻有“饮水思源”字样的石碑与刻有“交通大学”的石碑相接,象征着交通大学在西部科技开发中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不仅是对交大西迁精神的传承,也是对新一代交大人的激励。同学们凝视着石碑,仿佛与交大一同历经沧桑,真正领悟西迁精神的内涵。


03

双线并进:古今交融的学术体验

参观结束后,两队同学在雁塔校区汇合,分享了各自的体验。雁塔校区的同学们对历史的厚重和学术的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创新港校区的同学们则对现代科技和创新精神感到兴奋。同学们讨论了两个校区的不同体验,感受到了古今交融的学术氛围。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对西安交通大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热情。同学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有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次活动将成为同学们大学记忆中的一部分,激发同学们对医学和科研的热爱与探索。展望未来,同学们将以此次活动的感悟与收获作为前行的动力,继续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文编 | 临床类2413团支部 陈楚华

图编 | 临床类2413团支部 郑宇欣 郭芮彤 张睿涵

排版 | 临床类2413团支部 曾晓涵

责编 | 媒体运营部 郑康

一审 | 宣传中心 朱俊铭

二审 | 吴思源

终审 | 刘昭希


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
明德立信,笃学济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