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门街道 “四坚持” 开启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新模式

2025-01-26 20:33   北京  


随着“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承载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城市脊梁,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作为北京中轴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安定门街道积极响应,全力推动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让古老的街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钟鼓楼广场,于安定门地区已矗立 700 多年,曾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其“晨钟暮鼓”之声,深深烙印在“老北京记忆”之中。然而,岁月流转、城市变迁,钟鼓楼周边环境与历史风貌遭受较大破坏。



为重现昔日盛景,2012 年,东城区秉持尊重历史原貌、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满足服务城市基本需求的原则,启动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参照清乾隆全图及不同时期地形图,不仅成功恢复广场历史风貌,还增添绿地,打造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



2020 年,为助力中轴线申遗,东城区再次发力,启动钟鼓楼片区保护更新项目。一系列保护措施相继落地,涵盖文物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平房院落第五立面整治提升、街巷和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提升以及玉河环境提升与水体治理等方面,通过这些努力,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得以精彩呈现。



如今,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愈发凸显。为进一步加强街区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理顺职能、强化管理、服务发展,加快打造“中轴线上”文化品牌,连日来,安定门街道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

街道各职能部门、地区文保单位代表齐聚一堂,以钟鼓楼历史文化街区为样本,就辖区重点区域、点位文化活动的审批流程规范、过程监督强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会上明确,针对活动业态,要严格筛选主办方,开展优质主办单位对口招商,积极引入高端业态;活动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活动监管需严格履行审批报备手续,多部门联合执法,明确监管细则;活动秩序方面,主办方要维护好周边秩序,主动承担环境卫生保障责任;安全应急工作不可忽视,主办方需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实时把控人流,杜绝因人员聚集引发的各类安全隐患。



会议着重强调,各部门、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统筹管理。针对特色经营活动,务必念好“严、管、疏”三字经,严格活动准入、加强过程监管、做好人流疏解。同时,要妥善平衡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既要留住百姓生活的烟火气,又要提升街区文化规格,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安定门街道工委书记李晓光在会上明确指出,打造 “中轴线上” 文化品牌,需具备长远发展眼光,秉持公心做好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是要坚持齐抓共管重新审视安定门的区位价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街区保护利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权责边界不清、保护监管不足、服务效能不优、业态管控不严、文化氛围不够等问题,针对弱项短板科学合理地出台具体措施,推动解决街区各类活动规范化管理问题;

三是要坚持精品为本秉持高品质、有特色、出精品的原则,严格把控各类活动质量,确保活动主题、参与商户、售卖商品符合首都核心城区功能定位,契合高质量发展方向,彰显中轴线文化特色;

四是要坚持责任明确严格落实“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举办方(承办方)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各职能(执法)部门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责。



未来,安定门街道将深入做好文化文明 “敬” 字文章,持续将文化 “软实力” 转化为发展的 “硬支撑”,秉持 “崇文争先” 理念,精心打造 “中轴线上” 文化品牌。通过策划组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地区居民和广大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深切感受中轴线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记忆、深邃文化精髓与浓烈民族情感。

让我们一起陪伴中轴线,陪伴钟鼓楼,让安定门的独特魅力时刻焕发出富有活力的时代风采。


来源 | 党群工作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

部分图片来源 |北京东城、北京日报APP、北京东城文旅推广中心、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审校 | 党群工作办公室

编辑 | 安天文

安定新韵
讲好安定门故事,弘扬安定门精神,传递安定门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