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在还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的。“杨绛”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听到最多的是关于她的名言名句,偶遇这本书,那就好好认识一下杨绛先生。
杨绛传
·作者:罗银胜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6月
·字数:430千字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她出生在1911年,属于清王朝的尾声,一岁时,是中华民国元年;三十八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她是历史见证者。她被称为“文化老人”,也是位现代作家。
读到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和求学历程时,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言传身教”。
书中说,在父亲杨荫杭的引导下,杨绛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一次笔谈专访中,杨绛先生说:“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我佩服又好奇,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的样,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hào)读书,读好书入迷。”
杨绛与钱锺书对女儿钱瑗,从不训示。女儿见父母嗜读,也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钱锺书不告诉,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词典果然找着。
二、
坚强、乐观、自律、好学
读这本书,你能从杨绛先生身上学到如何做到坚强,怎样算是乐观,什么是自律,真正意义上的“活到老,学到老”……
坚强
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亲人的相继离开后该怎样面对以后的生活。读完这本书,我们大概能了解到杨绛先生在那段艰难的时光是怎样度过的。
1997年早春女儿钱瑗去世,1998年年末钱锺书去世。杨绛先生说过:“悲痛是不能对抗的,只能逃避。”书中写到,“杨绛想借翻译自己不识的希腊文,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书中还写到,“杨绛先生闭门谢客,潜心读书。特别是在钱锺书离她而去的那些日子。”年近九旬的杨绛先生,凭着她的倔强和坚忍一点一点地实现亲人未竟的心愿。
钱锺书一生酷爱读书,每读一书必做笔记,留下数量惊人且从未面世的读书笔记。杨绛用无数个日夜,将钱锺书留下来的零散而残破的手稿拼贴起来,亲自整理出版了《钱锺书手稿集》。《钱锺书手稿集》共分为《容安馆札记》(全三册,2003年出版)、《中文笔记》(全十二册,于2011年出版)和《外文笔记》(全四十八册,约计三万五千多页,于2014年陆续出版)。杨绛先生曾笑称自己是“钱办主任”,是他们家留下来“打扫战场”的。
乐观
书中有这样一段场景,看完后颇为受益。2015年7月17日,杨绛一百零四岁生日这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前去探望她,祝贺她生日快乐,并且送了生日礼物给她。陈众议问杨绛:“这是我送给您老的生日礼物,不知您老是否喜欢?”杨绛兴奋地说:“喜欢,我喜欢!”陈众议笑着说:“您老还没打开看是什么呢,怎么肯定就一定喜欢?”
杨绛流露出的欣喜之情,她高兴地回答:“这和看没看没有多大关系,快乐是可以事先决定的。我喜不喜欢,并不取决于你送的是什么,而在于我怎样安排我的想法。不管你送的是什么,我已经决定喜欢它。这么多年来,我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做这样的决定:喜欢。我喜欢我就快乐,我快乐我就喜欢!
自律
读这本书时,你能了解到杨绛先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非常自律。比如给自己制定工作计划。杨绛先生曾说:“我是个死心眼儿,每次订了工作计划就一定要求落实。我订计划的时候,精打细算,自以为很“留有余地”。我一星期只算五天,一月只算四星期,一年只算十个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二百个工作日,我觉得太少了,还不到一年三分之二。可是,一年要求二百个工作日,真是难之又难,简直办不到。”
坚持写作。杨绛先生九十岁高龄还在不断写作。九十三岁,出版了散文随笔《我们仨》;九十六岁,推出《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九十八岁,续写了长篇小说《洗澡》的续篇《洗澡之后》。
每天读书。杨绛在百岁高龄时,读书几乎每天都有。除了书籍,北京和上海的各大报纸也在她的阅读范围之中,《文汇读书周报》和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都是她喜欢的读物。
锻炼身体。九十多岁的高龄的杨绛,天气好的时候,都会下楼走一走,每天坚持走七千步。书中还多次提到,杨绛先生经常炼八段锦,而且把八段锦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活到老,学到老
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几乎已经放弃了学习,而读到“从1959年初,已掌握两门外语的杨绛开始自学西班牙文,只是为了翻译好《堂吉诃德》,学了两年。1961年动手翻译……”我深感惭愧,此时的杨绛先生已经四十八岁,还自学西班牙语。而且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填补了我国西班牙文学翻译的空白,受到西班牙方面的高度评价,获得了西班牙政府颁发的大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亲自颁奖。
2007年,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为了写这本书,杨绛先生找了很多参考书,有以前读过的,如“四书”、《圣经》;有以前从未读过的,如法国布尔热的 《死亡的意义》;书中还引到一些近年新出版的图书报刊,如美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三期;提到的报纸:《文汇报》(2006年10月18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到老,学到老”。
杨绛先生同钱锺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是令人羡慕的,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们志趣相同。杨绛先生是在清华大学认识钱锺书的。杨绛先生曾说:“我与钱锺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锺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他们相互扶持。杨绛先生说:“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杨绛先生也曾说过:“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我赖以成名的几出喜剧,能和《围城》比吗?所以,他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不仅赞成,还很高兴。我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我辞掉女佣,做‘灶下婢’心甘情愿。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二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
钱锺书知我爱面子,大家闺秀第一次挎个菜篮子出门有点难为情,特陪我同去小菜场。两人有说有笑买了菜,也见识到社会一角的众生百相。他怕我太劳累,自己关上卫生间的门悄悄洗衣服,当然洗得一塌糊涂,统统得重洗,他的体己让我感动。钱锺书欣赏我,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对我的鼓励很大,也是爱情的基础。”
杨绛先生于2016年5月15日凌晨1时去世,享年一百零五岁。当时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纪念她的文章,有她亲人写的,也有她生前的同事、朋友、学生、晚辈写的。其中这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杨绛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可以追悼、可以赞美、可以膜拜,但一定不要忘记阅读,阅读才是对一位作家最大的尊重与礼遇。对杨绛先生是如此,对国内外其他作家同样是如此。”没错,阅读是对杨绛先生最好的怀念。
★★★★★
这本《杨绛传》很厚重,像杨绛先生的人生一样。我续借了三次,用了很长时间读完这本书,细细品读了杨绛先生这一百多年的人生轨迹。这样的传奇人物,只能仰望,学习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不知从何下手。此时我写的文章不足以说明我得到的启示和力量,所以又做了许多笔记,希望以后慢慢学习,以致用于生活中。当然,更希望自己能做到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好读书,读好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