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被称为“癌王”,预后极差,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了转移,错过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11月的第3个星期四为世界胰腺癌日,瑞金医院胰腺疾病诊疗中心沈柏用教授表示,尽管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不必悲观,对于胰腺癌的治疗,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随着精准治疗方案以及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研究与运用,有效提升了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沈柏用教授查房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
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些明星或公众人物因胰腺癌而离世的案例。为什么感觉患胰腺癌的人越来越多了?沈柏用告诉记者,胰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随人口平均年龄不断提高,胰腺癌患者人数因此自然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其次,体检意识普及和检查技术不断进步,公众对胰腺癌的认知有所提升,疾病的检出率也有所提高。
除了有家族史的人群以外,胰腺癌的患者大多有一些“共性”,如吸烟、长期饮酒、高脂肪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因素都会增加胰腺癌的风险。瑞金医院胰腺疾病诊疗中心团队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绝对风险会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即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越小,患胰腺癌风险越高。
如何早期发现胰腺癌?
胰腺癌早筛早诊一直是全球医学研究的热点,沈柏用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新的检测试剂盒,通过检测癌细胞中的循环游离DNA(cfDNA)碎片,能够比传统的CA19-9标志物检测提前三到六个月发现胰腺癌。该项研究成果已经在进行临床试验队列验证,期待能早日应用于临床实践造福患者。
他谈到,胰腺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对于有家族史以及被认定为胰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采取定期的筛查措施,一般建议在50岁开始筛查,包括肿瘤指标、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胰腺超声内镜等,通常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具体频率可以根据个人风险情况适当调整。某些基因突变常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家族成员的风险,指导预防和早期筛查策略。
沈柏用教授工作室医生给患者解释治疗方案
为什么不让我直接开刀
让我先用药?
有些治疗方案可能从患者角度来看最初是无法理解,且不能接受的。比如,患者慕名来到瑞金医院要求开刀,可医生却说先去化疗,为什么不直接开刀呢?
其实,这恰恰是为患者权衡后的最优方案。“对于部分患者,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原因是肿瘤侵犯了重要的血管、技术上暂时无法达到根治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该类患者优先进行以化疗为主的新辅助治疗后,使肿瘤控制在局部状态,并进一步使肿瘤体积缩小,使其与重要血管之间留出可供手术操作的边界。这也是国际公认并写进胰腺癌治疗指南的标准方案。”沈柏用说,因此,在新辅助治疗的前提下,评估最适合患者进行手术的时机是使患者从整体治疗中获益的关键之一。
2年前,49岁的陈先生(化名)因上腹部不适、体重迅速下降而就诊,被确诊为胰尾部癌,并发现肝脏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已为晚期,无法手术。陈先生一时间大脑空白,无法接受。瑞金医院胰腺外科为他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制定了“先取病理活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行新辅助化疗,再评估手术可行性”的综合治疗方案。不幸中的万幸,陈先生的基因检测提示存在BRCA胚系突变,这一突变对于含有铂类的化疗方案效果较好。经新辅助化疗,他的肿瘤体积缩小,肝转移灶几乎消失。经过再次评估已具备手术条件。术后,陈先生回归正常生活。随访2年,其肿瘤未复发或转移。
得了胰腺癌,如何延长生命?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我国总体癌症和25种癌症五年标化相对生存率统计显示,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最低,仅为8.5%。得了胰腺癌,生命就此进入倒计时吗?其实,确诊胰腺癌后如已发生转移,单纯进行胰腺病灶的手术切除并不能解决疾病的根本问题。此时,根据指南推荐,优先建议晚期患者进行以化疗为主的系统一线治疗,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生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新兴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的新药、新疗法正在开展临床研究中。在瑞金医院,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数据与国内外著名癌症诊疗中心相比均具领先优势。其中,不能手术的胰腺癌病人,如经过一线系统的化疗治疗效果欠佳,还可以采用免疫细胞TCR-T治疗、mRNA肿瘤疫苗等。尤其是mRNA肿瘤疫苗,对于匹配合适的患者,已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总的来说,胰腺癌的诊疗策略应是整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不单一地追求手术治疗作为延长患者生存的手段。”沈柏用表示。
新民晚报
记者:左妍
通讯员:吴志翀 李凡露
编辑:李争 周春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