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甄选
0112《旧年馑糕旧年糖》
纸花灯笼红线长,那年馑糕那年糖。
起早贪黑勤致富,只恨难忘旧创伤。
老家堡子上有我很多家邻居,三十年来我最难忘的是与我家一墙之隔,按辈份应该叫婆的老蔡。我在北京生活了二三十年,终于等到了有机会回家过年。叙旧时人们又说到了九十几岁的老蔡。苦命的老蔡与苦难的中国一样,令人悲凄、令人感动。令人羡慕,令人惊叹。老蔡是河南驻马店人,有人说是上蔡县,有人说是平舆县。
当年逃荒到陕西富平县梅家坪火车站以西,石川河西岸时,背上背一个儿子,手里拉一个女儿。后边跟一个女儿。因为离梅家坪火车站近有堡子,她们饿的走不动了。就在我们堡子和一个死了老婆有个女儿的赵老十结合组成家庭。村上人说老蔡选择了赵老十。因为他是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老党员。而成了我的邻居。其实那时候还没有我。
我在北京工作十多年以后,回老家时重情重义的老蔡婆来看我,我羡慕他年纪七十几岁了,红光满面、吐字清晰。思维敏捷。“当年你小不知道,俺河南老家闹饥荒,把树皮草根都吃光了,饿死很多人。要逃命要出去要饭,得有大队部的介绍信。”之后我每想及她这番话,便想到一部小说后来改编成一部电影—1942,社会的发展到了老蔡逃难的时候,不同的是一个出去要饭随便走。一个是没介绍信不许你出去要饭。
我记忆最深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十几岁时,每逢农闲时,其它人家无所事事,在严寒的冬天,经历过灾难的老蔡带领一家人,起早贪黑做馑糕。天不亮就拿到集市上去卖馑糕。每逢腊月又糊灯笼,正月初五以后卖灯笼。我们陕西本土人,相比逃难到我们陕西的河南人,山东人、甘肃人、四川人、安徽人来说。人家勤劳,细心,聪慧、好学。
这些经历过人生灾难的人们,家里日子过的比当地人强。盖房娶媳妇,添电器,置业比我们当地人要早。似乎引领了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景象。我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我经常在国外好多国家到处去开会旅游。不难发现流动的国际移民生活区,往往繁华而且充满活力。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量欧洲移民进入美国。比如改变世界人类生存形态的科学家爱迪生,他就是荷兰移民第二代。前些年在西安,河南人约占总人口小一半。这些人为西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盼望了近三十年,等待了近三十年。我终于可以在生我的老家过年啦。终于可以在梦乡缠绕的故乡老家过一个高兴的春节啦,当年的年包子味,当年的蒸碗子味。当年的熬菜味。当年的水果糖味。当年的点心、天鹅蛋味。当年的大街小巷的炮烛味。还有因为老蔡婆的缘故而重点记起的馑糕味,枣泥蜂蜜糖味。老蔡哪一代被饿死的冤魂在哭,在诉说:
修庙建祠拜混蛋,英杰慈善蒙奇冤。
多少悲喜成遗恨。春夏秋冬又一年。
有的庙拜的是迷信的泥胎,如笔仙、猪八戒等。
作者简介
卢晓圣,男,陕西富平人。著名作家、企业家、发明专利持有人,中直青联第四届常委。
2011年2月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成功当选为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推广展示管理委员会执行主席。历任中国减灾报社记者,北京正豪办公大厦董事长,《北京文学》名誉社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华夏诗报》副主编,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多年来,卢老师亲自执笔,一个人独立完成1200部短篇连载小说!此壮举甚至吸引吉尼斯世界纪录人员的联系,但被作者婉拒。
卢老师希望,这1200本短篇小说,能用文笔展现全新的世界,推进世界文明建设。
前情回顾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今日汇率
1 新币 = 5.3538 人民币
1 人民币 = 0.1868 新币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