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河北省涉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记忆的小村庄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蜿蜒曲折土路通往镇上,小时候的所有记忆都充斥着一个字,那就是“穷”。当时大概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农村实行的是生产队制度,即使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吃苦耐劳的人,可养一大家子也非常辛苦,仅仅是温饱而已。当时的物质特别匮乏,吃糠咽菜是家常便饭,记忆中从来没有穿过新衣,都是捡我姐的旧衣服在穿。即使这样,我的母亲也一直在让我们要知足,因为虽然穷,但是没有战争,社会安稳,生活还是有保障的。我母亲时常对我们讲,她小时候赶上了日本大扫荡,当年鬼子扫荡来时,有许多大人带着孩子藏到岩洞里,看着洞外的鬼子持枪经过,有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大人赶紧捂住孩子的嘴,经常捂的时间太长,造成孩子被捂死的不知道多少,至于被杀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每当讲起这些的时候,母亲的眼中总是充满了悲伤和劫后余生的庆幸。那个时候,虽然穷,但邻里关系和睦,社会治安稳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那时候最好的写照。
随着一天天长大,时间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我们这个小村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把泥胚房换成了砖瓦房,老百姓的手里也越来越有钱了,有的条件好的家里有了电视,人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起色,最起码不再吃糠咽菜了,而且还时不时的能穿件儿新衣服了。
1992年,我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后来在石家庄结婚生子,随着父母的去世,故乡就这样一步步远离了我的视线,我也不怎么回村里去,经常从电话里接收到家里的消息,从这些断断续续的消息中感受着家乡的变化,先是家乡实行了居民医保,看病花钱少了,然后是不用交公粮了,因为农业税没有了,种地不但不用交公粮了,而且种地还有补贴了。再有就是村里整体建设新农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统一规划的三层小楼,家里交通也方便了,门口就是高速,回家也方便了。哥哥姐姐们强烈要求我有时间回家住一段时间。我总是有着各种事情不能成行。
2021年,我侄子结婚,时隔三十年,我终于踏上了返乡的旅程,这次返乡,整个路程就花费了不到三个小时就到家了,得益于太行高速的建成,比原先节省了近一半时间。到家后让我见识了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小时候的村庄。那个记忆中的影子已完全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三层楼小洋房,街道都是用水泥沥青平铺而成,原先的“水泥扬灰”路早已不复存在,干净整齐的街道两侧绿柳成茵。家家户户的洋房都带有车库,大部分家里都有汽车。新农村新气象。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三十春。三十年过去了,我长大的小村庄旧貌换新颜。而小时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也大都相见不相识了。可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想他们是幸福的。
故乡的变迁用事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样“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100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一派水深火热的景象。而如今,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一派意气风发的景象。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安宁,虽然我们国家海晏河清,四海承平、桑榆非晚、柠月如风,但在加沙地区的人民却在经受着无休止的轰炸、疾病蔓延、医疗机构停运的战争苦难。人们过着朝不保夕、惊魂不定的日子。而我们现在的幸福日子正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下,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面对新时代的历史重任,我们每个人必须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作善成,争取去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作者:马旭萍,河北地质大学)
编辑:张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