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师枕边书(ID:jiaoshizhenbianshu)
教育的最大悲哀是,教师和家长明明志同道合,却偏偏成为了各自最大的敌人。
今天,我把学生揍了。是我吃饱了没事做么?
1
前一阵子,人民网上发布了一条信息,江苏常州一家小学召开了一场关于惩治制度的听证会,该学校决定“吃螃蟹”:出台制度惩治熊孩子。
随后,该学校公开了一系列决定施行的规则,作为同行,情不自禁地为校长点赞。
我不是鼓励体罚,而是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赏识教育不是灵丹妙药,并不能包治百病。
在“戒尺”日渐消失的今天,孩子们都被保护成温室里的花朵,是非对错界限淡化,善恶良知日渐模糊,日后的风吹雨打,都将成为人生的大灾大难。
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我们管,是因为孩子值得。
校长对全社会公开了惩罚方式,规则透明,与社会达成约定。
其实,班主任管理班级也可如此效仿,和家长有效沟通,制定合理的惩罚规则,约定俗成。
教室墙壁上贴着的“红线”警醒孩子,班级惩戒措施在家长群提前敲钟,对于不遵守共同契约、搞破坏的熊孩子,惩罚亦是变相的拯救。
不存在特权,犯错就该接受惩罚,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规则,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今天,我把学生揍了,是我吃饱了没事做么?
不!
老师放弃一个孩子很容易,不爱他、不理他、不管他就够了。
我揍他,是因为在国家大义、社会集体里,有些红线,触碰不得!我批评他,是因为他值得更好!
2
说起师生矛盾,让我想起刚毕业那会儿,我在所私立学校教初三化学,和我一起搭班的物理老师是个已退休的名师。
临近中考,老教师更恨不得每一分钟都得到最佳利用,可是某节物理课上,坐第一排的一个女生正昏昏欲睡,老教师一怒之下往台下扔了个粉笔头,刚好砸到女同学的眼皮上。
众目睽睽下,女生立马变了脸,站起身不假思索地抄起物理书,朝着老教师就摔了过去。
庆幸的是,没打到老教师。但女生觉得吃了亏,丢了面子,下课就往家里打电话说自己挨打了,家长风尘仆仆而来,直接闹到了校长办公室,一再要求老教师道歉。
已退休的名师,被学校费劲口舌才聘到学校任教,一身傲骨铮铮,怎么可能弯腰?老教师气结,摆摆手,“不可能,我不干了,你这孩子我也不教了”,言罢就要离开。
一群临近中考的孩子,真要撒手不管,他们的前程也许就会毁了。
我们那位从来眼高于顶的校长,顶着花白的头发,对着家长弯腰鞠躬说了句:对不起。
家长脸色一白,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犯了大忌。
一时吃亏的是教师,一辈子吃亏的是孩子。
这样的家长,这样的孩子,几乎远近闻名了,谁愿意教?
老教师没走,却真的再也不管那个女生了。
教育的最大悲哀是,我们明明志同道合,却偏偏成为了各自最大的敌人。
在这场争夺孩子教育主权的拔河赛中,彼此对立,两败俱伤。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恼怒的,不是孩子有多疼,而是自己被蒙在鼓里的不知情。
当家长领着哭哭啼啼的孩子来管我们要说法时,我们已经失去先机,处于被动,本来没多大事儿,最终却让彼此都恼火。
与其选择以讹传讹,放任孩子去添油加醋,不如孤注一掷,先下手为强,矛盾激化之前,给家长发个私信,打个电话,让其知情。
反客为主,开诚布公地表明立场,我们出发点一致,不是敌人,而是盟友。
我为什么严管孩子,是因为对他所有要求,有所期待!
有效沟通后,大多数家长会理解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3
当老师你就该戒掉情绪,舍不得自己的棱棱角角,在生活的百转千回中,终将被伤害的体无完肤。
孩子是天生的演技派,夸张伤害、放大委屈,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对着家长,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心疼,进而失去理智,省略判断。
可是,我见过一个特例,一个熊孩子被班主任拍了两下,家长知道后第一时间赶来了学校,领着泪流满面的孩子去了班主任办公室。
在班主任准备接招时,熊孩子一反常态,声泪俱下地给老师道歉,认认真真地做检讨,下了保证。
最后在班主任的目瞪口呆中,家长收尾,也往身上包揽责任,说自己平时自己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管教,请老师原谅。
不得不说,这个家长真是情商高。
老师一面愧疚自己的不专业,一面又感激家长的理解。
这种微妙又复杂的情感,既给老师敲了警钟,又给了老师足够的台阶。
这场博弈中,每个人都是赢家,最有面子的是老师,利益最大化的是孩子。
老师对家长刮目相看,同样,对孩子也格外的上心。
可是,不是所有家长都如此的理智,懂得克制情绪。
刚下来教小学时,我们班一个男生可谓是“打遍全班无敌手”,每天总有几个哭哭啼啼的孩子向我告状。
和风细雨已经感动不了他,我一怒之下,将几个孩子的家长都叫来,打算利用其他家长逼走这个孩子。
我承认,对着熊孩子的家长,我连看他们的眼神都充满愤怒。
也许是怕我没经验,应付不来这阵仗,学校里一个资深老教师,第一时间出面,没让我一个人处理。
听我痛斥完孩子的罪行,这个家长立马表演了一场大戏,二话不说,上来就挥了孩子一巴掌。
其他几位家长面面相觑,老教师摆摆手,示意我不要多说。
老教师再次客观地陈述了事情经过,对家长们一视同仁,连语气都没有区别对待,在他的描述里,可以说,完全不掺杂私人情绪。
我才幡然醒悟,为什么这个熊孩子的家长,看我的眼神如此的有敌意。
我的情绪,早已让我和其他家长站队,成了另一队的盟友。
如果今天处理事情的是我,一句气急败坏的“你平时在家怎么教育的?自己家孩子什么样儿你不清楚么!”,也许矛盾就会升级,引发一场大战。
很多时候,和不同的家长交流,就是与不同精神层面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的不一定是火花,有可能是火灾。
理智是我们唯一的护身符,一定要拿好。
再生气也别对着家长发,做不了革命好战友,也不需要给自己添个仇人。
理智对待问题,懂得克制脾气,慢半拍儿说话,留给彼此足够的余地,不费一兵一卒,实现利益最佳,才是真正的赢家。
4
可以说,史上把学生揍得理直气壮的,当属朱轼了。他是弘历被封为太子后的老师,文华殿大学士。
一次,朱轼布置的作业弘历没有完成,一怒之下用戒尺打了他三下手掌心。恰巧被路过的雍正看见,雍正心疼,公然护短,“他是皇子,身份贵重,你打他是皇子,不打他还是皇子!”
朱轼毫不示弱,不卑不亢地留下了九个字,“教为尧舜,不教为桀纣”。
雍正哑口无言,过了老半天,才对朱轼说,“弘历如果再顽皮,你就打吧!”
后来,弘历登基为帝,成为了乾隆皇帝,在朱轼去世前,乾隆亲自去拜谢恩师。
有人说,朱轼勇气可嘉,可我觉得,能让一代帝王妥协,除了他过人的胆略,更重要的是渊博的学识。
我原来教高中时,办公室有个女教师,完全没有提升自我的意识,知识层面本身就不够,却没有丝毫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讲题时,我们10个班同课异构,回办公室一交流,大家基本都刚讲完选择题,而她能讲到最后的实验大题。
回顾知识点,引申拓展,变式训练,该有的环节她都没有,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真是觉得没啥讲啊!
偶尔你经过她座位,她桌面上的题也经常没做,真是凭借一身傻气去上课。
后来,大家一起讨论高段位问题时,都会有意无意把她隔过去,而她偶尔发表点儿漏洞百出的观点时,大家只会相视一笑,懒得纠正了。
一天,她没收个学生的手机,在讲台上没完没了的絮叨,学生失控,冲到讲台上推了她一把,当着全班的面,说了句:教的不好还脾气大!再管我试试!
悲哀的是,一群高中生,连个愿意拉架的学生都没有。
有句鸡汤说:圈子不同,何必强融。可你从来不想想,哪个圈子是你能融进去的?
各行各业,以德服人固然重要,但是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去靠品行站位,真的是件很滑稽的事。
在圈子内没有存在感,站不住脚,领导和同事眼里对你隐含否定,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总是不敢相信黑板,你去管,谁会听?靠什么服众?
矛盾引发,自己的能力很可能就是导火索。
真要是揍了学生,家长多少都会去侧面打听老师的教学能力,你说,这样的老师,家长愿意尊重她么?
讲真,你现在偷的懒,都是给日后挖的坑,连自己专业那关都过不去,将来把你换到哪个班,矛盾都是一样的有增无减。
你想吃这碗饭,就得有端起这个碗的能力。
一场场眼界、格局、学识的博弈中,赢得主导权,世界才愿意和你平等对话。
今天,我把学生揍了,如果我负责任的态度,精深的专业知识,理智地看待问题,努力有效沟通,还是无法得到家长的理解,不能达成共鸣,那么,我走。
不是因为我怂,而是因为我行。
写在最后:
我们管,是因为孩子值得。
这句话朴实却极具爆发力!在惩戒无法被准确定义的当下,好多老师宁愿冒着踩坑的风险,也要不遗余力地管教学生,是傻么,不!是因为孩子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