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航空 罗冠杰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项自动化设备以及先进的导航设施已经在民航飞机上普及。比如空客A320飞机,就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技术以及数字式机载电子设备,在增加了飞机自身可靠性的同时,极大程度的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但是,一个衍生风险也随即出现,那就是飞行员基本操纵能力的不断退化。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飞行员的基本操纵能力”?基本操纵能力,是飞行员控制飞机俯仰、横滚以及速度(统称飞机基本状态)的能力。它依托于飞行员学习的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加强注意力的分配,培养飞机状态的感知,以及手脚协调的配合来实现。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着陆应该是操作难度最大的阶段,所以飞行员的落地水平,也是其飞行基本操纵能力的最直观体现。
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OZ214航班在美国旧金山机场着陆时,撞上堤坝。2014年6月24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公布了韩亚航空空难调查报告,事故调查小组指出,当天操控飞机的见习机长缺少足够的手动着陆训练。在波音公司提交的材料中,负责航空安全调查的总工程师米歇尔·贝恩松认为,机组应该启动复飞程序。他表示,在低于500英尺时,有很多线索表明飞机速度在减慢,推力设置不正确,飞机正在逐渐低于下滑道。最终,在飞行员试图复飞前,飞机的速度已减至103节,远比设置的137节要慢。所以报告认为,失事航班的飞行员过度依赖飞机的自动飞行系统,导致飞机在降落时高度过低,速度过慢,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高度自动化飞行的今天,如何才能提高飞行员的基本操纵能力呢?
从管理层面,局方或公司应该鼓励飞行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人工操纵。我们都很清楚,自动飞行系统能够提高安全性,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并得到更精确的操作。然而,过度依赖自动飞行,可能导致飞行员的操纵能力持续降低。只有把训练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飞行员的基本驾驶术。因此,我们国家始终坚持人工落地,我们的飞行员也始终保持着高水准的操纵能力。由此可见,一个合理的政策可以极大的推动整体的良性发展趋势。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基本操纵能力”,是每一名飞行员在训练期间和工作运行中,都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飞行员应该积极学习与飞行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当A320飞机到达50英尺时,自动配平停止工作,且俯仰法则转变为拉平法则时,若此时杆回中立,升降舵也会归中,飞行员就须持续向后带杆,以重现传统飞机的空气动力特性。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拉平不够,须在开始拉平之前,控制好下降率,使用正向拉杆力并按需操纵侧杆开始拉平,由于飞机处于拉平法则,所以一旦飞机开始拉平,就要避免大幅度地向前推杆(可以松开拉杆力)。如果飞行员不知道这期间法则有变化,就可能会出现飞机状态与自己预期不一样的情况,从而导致出现偏差,甚至发生事故。
然而,光凭地面理论学习所能得到进步也是有限的,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学会飞行。每一次俯仰控制,每一次坡度调整,都需要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积累经验,并结合不同机型、不同天气,在实践中加入自己的思考,操纵能力才能有所提升。把视觉上的图像信息,通过大脑的思考转化为手上的操纵,最后经过长期重复的训练形成一种肌肉记忆。这就需要教员和机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增大放手量,多给年轻飞行员亲自操纵飞机,感受飞机状态变化的机会。除了理论学习,低级别副驾驶还需要培养“思考飞行”的能力,在“把杆”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设想自己遇到不同状态,该如何操纵飞机。比如,进跑道后顶风增大或者减小,近地面下沉快或者没有下沉,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等实际发生时再去思考的,那就应该在每一段航班任务之前,就做好飞行准备和预案。所以,年轻的飞行员平时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多交流,把为数不多的“把杆”,当做检查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而不是用来尝试和摸索。在每一次飞行结束后,教员和机长都会给年轻飞行员做个简单的总结,这对于飞行员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年轻的飞行员,更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表现,不同的机型、天气、机场、季节等因素,都会改变飞机的性能,从而影响操纵的手法。
模拟机,是练习飞行技能、完善飞行技巧极为重要且有效的工具。很多特殊情况在运行中几乎不会发生,因此就需要飞行员在模拟机训练中学习特情的应对技巧。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模拟机上练习偏差的修正,以及极端气象条件下的着陆技巧,反复的练习可以提高飞行员的基本操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大家应对特殊条件的自信心。飞行员每半年就会参加一次复训,复训的内容往往与各种特情相结合,这对于确保运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但运行中出现的大部分不安全事件,往往并不是重大的特情所导致的,而是由飞行员基本操纵的偏差所导致的。因此,在理论、系统地学习如何在处理特情和基本操纵能力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于此,我认为不同阶段的飞行员就应该抓住不同的学习重点。对于年轻飞行员而言,首先需要培养基本的操纵意识,树立正确的操纵概念。
年轻飞行员往往技术不够成熟、经验不足,在带飞过程中,教员一旦发现其偏差较大时就会宣布接管,如果接管过早,年轻飞行员能从中学习到的经验就相当有限;如果接管稍晚,就会有“高、飘、挂”甚至重着陆的风险。两者的矛盾,导致部分教员不愿意给年轻副驾驶“把杆”的机会,这个问题无法根除,但并非没有改善的可能。公司可以适当减免在带飞过程中,由于年轻飞行员操纵产生偏差时教员的责任,让教员愿意给副驾驶操纵的机会,而教员也应该在飞行准备期间多指导其操纵技巧。面对不同飞行员的个体差异,教员也可以给年轻飞行员的操纵能力做一个大致的评估,以便后续教员参考并决定对其放手量的大小。公司不仅可以实施责任减免制度,也可适当提倡奖励政策,将教员的带飞数作为评选公司年度优秀教员的考核项目,在增大放手量的同时,真正调动起飞行教员的积极性。
飞行员基本操纵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注意力分配。想要保持好飞机的状态,首先要学会监控飞机。在五边时,飞行员需要结合内外环境,监控飞机的航迹、高度、速度、油门推力(无论是人工油门还是自动油门)、道面条件等数据。在训练注意力分配的前期,需要飞行员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周期性的检查各项数据,每扫视一周可能会需要较长的时间,但通过不断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检查效率。这种检查训练需要一直持续,直到飞行员将其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和意识。
飞行员在监控仪表的数据变化的同时,也不要过分依赖仪表数据成为“数据飞行员”。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一定要具备可以通过目视和体感来感知飞机状态和能量的能力,这对提高基本操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在短五边,从仪表飞行逐渐转化为目视飞行,飞行员对飞机运动趋势的判断直接影响着其操纵量的大小。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飞机出现轻微偏差的情况下就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修正,只须较小的修正量和较短的修正时间就可以使飞机恢复正常状态。相对的,初始飞行员往往无法准确判断飞机的运动趋势,往往较晚才进行修正,从而导致所需修正量变大,要恢复正常航迹所需的时间变长,这明显增加了工作负荷和修正难度。在五边时,飞行员可以将带杆量的大小和飞机状态的变化相结合,并且提前感知到飞机的性能变化,进而对接下来的操纵量做一个合适的预期。同时,初始飞行员往往会出现“拉平低”或者“拉飘”的情况,这都是因为其没有建立标准的带杆量概念。
基本操纵能力是飞机驾驶的基础,想要提升就需要把严谨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同时要保持与局方法规的建立、公司政策的调整和飞行员自身的训练都密切相关。公司可以增大飞行员基本操纵的训练强度和次数,也可以鼓励年轻飞行员多“把杆”,与此同时,飞行员自身也应该明确基本驾驶术的重要性,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去提升自己的基本操纵能力。
文章部分图片/视频源自网络,如对版权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飞行员》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
杂志投稿邮箱:pilot_magazine@163.com
微信公众平台投稿信箱:pilot_magazin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