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年,打工人努力赚钱,骗子们起劲骗钱。
赚到钱,小心别给人骗走;万一给骗了,更要小心别再中圈套。
因为反诈骗中心CAFC发现“二次受骗”的个案正在增加。
去年骗子从加拿大人口袋里拿走的钱大概有7亿多。
他接到“加拿大投资监管组织”(Canadian Investment Regulatory Organization,CIRO)通知,说之前他堕入投资骗局所损失的款项追回来了,但需要支付服务费用才能领回。
想不到被骗去的钱能追回来,他高兴地付了手续费……
终于,他再被多骗一次。
加拿大反诈骗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CAFC)注意到,近期“追回投资骗局”(Recovery Scams)正在呈增加趋势,将之视为投资骗局的升级版,堪称连环套。事主不但不能将之前的损失追回,更因此又再损失一笔钱。
“骗徒保留一份诈骗受害者的名单,一段时间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再去联络受害者,声称可以归还投资骗局中损失的资金,但需要支付服务费用。有时候,还要求访问受害者的电脑或其他设备。”
遭假冒的机构,包括“加拿大投资监管组织”(Canadian Investment Regulatory Organization,CIRO),或其前身“加拿大投资行业监管组织”(Investment Industry Regulatory Organization,IIROC),或“加拿大共同基金交易商协会”(Mutual Fund Dealers Association of Canada,MFDA)等,但实际上上述机构员工并不会向投资者索要报酬。
“加拿大反欺诈中心”说,也有自称金融机构调查员的骗徒,以抓捕盗窃钱财的银行职员,或帮助解决账户上出现的可疑交易为理由,要求事主配合调查。
骗徒要事主去银行取出一定数额现金,并警告不能对银行职员说取钱的目的,然后在临近地点将钱交给某位“调查员”。有的事主被要求上交银行借记卡,最新的手法是将银行卡和密码装在信封放在门口,等“调查员”上门取。
“此前骗徒可能已经掌握到你的一些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出生日期、电话号码、居住地址等。诈骗过程中提及上述信息,可令他们听起来更加可信。”
有时候,骗徒手上有事主的银行卡号码和密码,但由于金融机构实施的多重身份验证系统无法入侵银行账户,于是自称是金融机构联络事主,说无法访问相关账户,叫事主提供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收到的身份验证代码确定身份,待取得后便从账户将钱款转移。
反欺诈中心特别提醒,电话上按“*72”可开启立即呼叫转移服务,不要轻易使用。否则所有的来电会转到其他号码,若当中有正规银行发来的资讯,会造成敏感信息泄露。
早期骗局离不开中国公安,现时骗子把加拿大警察也拖下水。
2015年1月3日,安省警方第52分局发公告,说有人冒充警察诈骗,事主手机来电显示出的是该分局号码,并被要求马上联络中国公安协助调查。
一周后的1月10日,温哥华警察局VPD也提醒市民,有人以市警的名义索取事主个人或信息,事主接到的电话显示是警局非紧急热线号码。
两者差别在于“温哥华的骗案并非仅针对讲中文的人,受害者国籍各不相同。”
整个2024年,在华人聚集,人口约23万的卑诗省列治文市,皇家骑警共接到市民举报骗案990宗,平均每天2.5宗,损失3300万。比2023年的3400多万损失稍低。
多伦多人口约649万,是列治文人口的28倍。2024年平均每天发生骗案40至50宗,损失达3.68亿元,相当于列治文的11倍,接近全国因诈骗损失总额的一半。即是说,全国2024年骗案导致损失总计超过7亿元。
2025新年伊始,各种诈骗陆续上演,手段有新也有旧,被假冒的机构除了亲朋好友,还有警察、银行、政府机构。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遇到骗案则未必,因为反欺诈中心发现不少曾经的受害人又上当了。
继多伦多52分局发现骗徒用假名、假警号冒充该分局警察诈骗后。上周,安省东区警局(Ont. Provincial Police, East Region)说,有人接到以“加拿大服务局”(Service Canada)名义发出的电话短信,附上“加拿大公共服务委员会”(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主席的签名,声称事主的报税信息有出入,暂停其CPP和OAS付款,若想解决问题,需点击链接或拨打电话。警局指出,此骗案“目标是长者,服务委员会主席没有被授权发出或签署该文件。”
“加拿大运输部”(Transportation Canada)也发现,骗徒以运输部名义诈骗,通过电话短信告知事主有未支付的告票,若不在限期内付钱就将面临严重后果。包括吊销驾驶执照、罚款;取消车辆登记和更新;面临法律诉讼。
新年之际,阿省爱民顿(Edmonton)附近的St. Albert市警方说,一种专门针对长者,被称为“祖父母诈骗”(Grandparent scams)的传统诈骗手法在当地死灰复燃。当地长者接到陌生号码致电,假装是他的孙子辈,急需一笔钱度过难关。幸好警方及时介入方避免损失。
“骗徒通过电话,电邮、社交媒体,假装陷入困境,需要立即用钱支付保释金或住院费,说服受害者通过电汇、加密货币、礼品卡等方式尽快支付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