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想在March Break返香港的,都打算在农历新年期间订机票。在各家航空公司的经济舱位置愈来愈窄时,有朋友就想到夫妇两人订三个位,也就是独霸一整行座椅,这样把扶手拉起时,一个人可以靠机舱壁斜躺,另一个人可以躺平睡,十多个小时不用坐直直,下机时不会腰酸骨痛。
朋友上次回香港也是用这个方法,他说买一个经济舱椅子最便宜千多块,最贵的直航近三千;能躺平的商务舱最便宜六千多,最贵的直航近万元。现在买三张经济舱座椅,最便宜总共五千元有找,这个价钱仅够买一张半不能躺平的优质经济舱,肯定买不到商务舱。
他们两夫妇年纪大,上机前不需要入贵宾室,上了机不太吃飞机餐又不看电影,最重要就是能够“躺平”,太太枕在丈夫大腿或臂旁,一人可以躺平另一个人可以“葛优躺”,算是一个除笨有精的折衷办法。
其实在经济舱“自制床位”也不是新事,部份欧亚航空公司在特定航线也有提供类似sleeper row或skycouch等选项,最初原意是让一家大小带年幼小孩可以轻松一点,空服员除了提供多一些枕头及被铺外,还会提供商务舱的床垫。
乘客购买这个选项一般不用付三张完整的经济舱机票;以德国汉莎航空为例,他们的sleeper row每人每程仅要在票价多付$179-$249美金不等。当然,这是淡季飞机本就不满的票价;如想在出游高峰期占全日空A380经济舱中间一行四个座椅,每人要多付$2500美元(虽然仍较商务舱便宜1/3左右)。
不过来回加港台的航空公司没有如此选项,所以朋友唯有拣买三张经济舱全票。付钱买一般问题不大,因为钱流入航空公司口袋,麻烦在于登机时,怎样向地勤甚至空服员证明你买了那张“吉凳”。
基于安全规例,乘客登机一定要持有效的登机证,所以订位时一定要直接打电话向航空公司客服讲明:“我想买两个座位”,让客服在后台操作;不要在旅游网站甚至旅行社订购,因为同一个名字是订不到两个座位的,有人试过打算稍变自己的名字订位(John Doe与John Extra Seat Doe),但check-in时会因名字不符护照而很大机会被拒。
去到机场,除了拿本人的登机证,一定要拿到额外座位的登机证,最重要是入闸时地勤一定要扫描两张,这样阁下方能算是能“安全”上机。朋友特别提及这点,因为有些地勤不熟悉航空公司的电脑系统,很多时check-in没有为那张“吉凳”提供登机证,甚至在闸口认为无需扫描那张登机证,这样航空公司电脑就会以为是一张没有人坐的位置,最后关头会把超卖的乘客划入。
在航空公司的角度,没有名字的“吉凳”就是可以卖,他们会想尽办法塞一个乘客进去,因为一张空的座椅无钱赚,不会有人去买空中wifi、付费食物、买免税品,亦不会买附加行李费用。此外,热门航线一定超卖兼一票难求,有人有急事要上机的话,这张“吉凳”有可能经济舱收到最便宜的商务舱价钱。
所以没有扫描好两张登机证的话,十之八九到关机门前一秒,会有一个不速之客坐进来,而在机上与空服及那位可怜乘客起纠纷,通常都无济于事,因为最大的头痛点就是如果拒绝遵从机组人员的指令,乘客有权被拒载。
至于乘客已经付了钱但得不到相应服务的议题上,空服一般都建议落机后找航空公司客服追讨。
之前不时也有听过音乐家携带贵重乐器麻烦多多,就是因为就算买了多一张空座位放乐器,登机证没有搞清楚,空服不理解顾客事前有加购座位,强要求乐器放入行李柜甚至机底货舱,最后亦会起纠纷。
有航空公司职员亦承认,很多电脑系统没有“乘客额外加购座椅”的选项,很多时都是需要人手去调整。如果乘客是因为医疗需要(例如怀孕)而要求两个座椅,有文件表格反而易办事,甚至大部份航空公司都会免去第二张座椅的费用,但纯粹因为“个人舒适”而加购座椅,钱是航空公司绝对收足,但对等的服务就要靠彩数。
朋友也有一次试过拣经济舱最前一排的一组三个座位,但没有想到因为近机门,所有座椅的扶手不能拉起,到头来座椅的空间其实较一般座椅还要少。但那次他们遇到有心机组兼好心乘客,后面有一排三个单身汉愿意调位,这样他们才可以“躺平”,不用浪费加购的机位。
航空公司职员亦提醒,直航或相同航空公司转机,两人订三个位还好,如果国际线不同航空公司不同航段两人订三个位,不同的电脑系统兼不同地勤的处理,很多时除了遇到“不见人头座位就取消”的窘境外,曾试过最严重是因为那张空坐椅的“人”没有上机,为保安考虑系统把全部人的剩馀航程段全部取消,乘客假如转机时遇到这种情况,卡在转机机场要急召航空公司客服求救,可谓极之麻烦。
当然亦有网红对这些嗤之以鼻,他们建议两个人只需买靠窗及靠走道的后排座位,这样一定不会有人拣中间的位,不就免费可以享用整排座位吗﹖这些言论在网上又真的有数万人点赞转发,然后有人真的照做。当然,在淡季可能有一半机会是成功的,但对于一年四季都全机爆满的加港航线,做到的彩数相信较中六合彩还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