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洒在勐腊县易武镇的集市上,空气里茶香四溢。村民们身着传统民族服饰,摆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茶叶和特色美食。游客们或用手机扫码购物、或用相机捕捉精彩瞬间,兴奋地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品尝地道小吃,学习制茶技艺。这一热闹场景,正是2024年起勐腊县大力推行“无忧勐腊大赶摆”的缩影。村民何志国笑着说:“‘大赶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还增加了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过去,赶摆是各民族节日尤其是泼水节才有的盛事,村民们通过这些节日展示传统文化,进行商品交易。然而,随着勐腊县推行“赶摆经济”,如今,赶摆已经不再局限于特定的节日,而是变成了周周有、月月有节庆的文化盛宴。无论是易武镇的茶叶,还是关累镇的游鱼,亦或是瑶区乡的山珍美味,每个乡镇、村庄都根据自身的特色,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种常态化的赶摆不仅让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也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
易武镇易武村的村民李大哥站在自己的茶叶摊位前,脸上洋溢着笑容说:“以前我们只能把茶叶卖给收购商,价格不高。现在通过‘大赶摆’,我们可以直接面对游客销售,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传统制茶工艺。”他指着摊位上的各种茶叶,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品质绝对有保证!”
“大赶摆”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平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泼水节到嘎汤帕节,再到瑶家花帽街和盘王节,各族人民身着盛装,带着自制的手工艺品、特色美食齐聚一堂。非遗手工艺品、民族歌舞表演、传统体育竞技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为了让古老的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勐腊县政府推出了“师带徒”计划,邀请多位非遗传承人指导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技艺。在瑶族村寨,年轻的姑娘们在老艺人的指导下学会了制作精美的瑶族刺绣;在傣族村寨,孩子们跟着长辈学习传统的竹编技艺。这些举措不仅让古老技艺得以延续,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张大姐是勐伴镇的一位村民,她兴奋地说:“以前我们只是靠种田维持生计,收入微薄。现在通过赶摆活动,我们可以卖自己采集的野生菌和药材,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倍。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我们村,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了。”
作为云南省边境线最长的县,勐腊县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740.8公里。为了深化双边边民经贸、文化往来,在勐满镇、关累镇等国门口岸、抵边乡镇,组织了中老边民“国际老庚”大赶摆活动。活动中,来自老挝的商人带来了当地的特色商品,如手工编织的竹篮、精美的木雕工艺品等,中国游客对这些独具异域风情的商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场交易十分活跃。双方还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涉及农产品进出口、旅游线路开发等多个领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自老挝勐新县的商人波应罕笑着说:“这里的游客对我们的商品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这些手工编织的竹篮,既实用又美观。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赚到了钱,还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
以边疆党建长廊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勐腊县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出一批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特色村。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还能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肴,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2024年,乡村旅游“大赶摆”活动共举办120期,吸引游客36.46万人次,群众增收1775.8万元,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收入439万元。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湖南游客李女士表示:“每次来勐腊参加赶摆活动,都能买到很多独特的手工艺品,既实用又有纪念意义。最重要的是,村民们非常热情好客,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正的乡村生活。”
随着“大赶摆”活动的深入推进,勐腊县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三年,勐腊县计划将“大赶摆”活动规模扩大至每年200场次以上,预计吸引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增收1500万元以上。同时,将继续推进“党建+促农增收”品牌创建,打造更多乡村旅游示范村。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勐腊县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通过“无忧勐腊大赶摆”,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下一步,勐腊县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温暖的乡村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