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带徒”是铁路一线
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
许多青年职工不仅在“师带徒”模式中
学到了经验、提高了技能水平
也与师傅建立了深厚情谊
今天,“火车聊天室”邀请到
铁路一线不同岗位的三对师徒
聊一聊他们彼此间
相识相知、共同成长的故事
“听说南昌站有位热心的师傅叫李军”
南昌站 客运值班员
曾获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最美铁路人等荣誉称号。
印象深刻的小事
有一次徒弟工作时,发现一名与父母走散的小女孩,她立即通知广播室、检票口寻找孩子的家人,并把哭闹的小女孩领到服务台里。我担心她年轻没有经验,哄不好孩子,正想来帮她,就看她拿出零食安抚孩子,并搂着她轻声讲故事,等孩子的父母赶来时,孩子正听得入迷。事后,她和我说:“幸亏提前准备了故事书,不然就要手忙脚乱了。”我才知道,下班后,她常常会预想不同的突发情况并提前准备应对方法。那一次,我被她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打动了。
“师带徒”感悟
我希望能够把我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让徒弟在职业道路上能够顺利启航,避免我经历过的一些挫折。这段经历也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徒弟的勤奋、执着和热情深深打动了我,她眼神中对学习的渴望也带动着我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成为她更好的榜样!
南昌站 学习客运值班员
曾获2019年、2020年、2022年度南昌局集团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2020年度“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
印象深刻的小事
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兵每年来南昌站转车,都一定会来看看我师傅。他和师傅在2018年车站中转换乘时相遇相识,师傅说,自己当时也没有做什么特殊的事情。直到有一次我看见师傅推一位老人进站上车,经过一段较长斜坡时,为了防止老人前倾滑出轮椅,她变推着轮椅走为退着走。老人上车时,连人带轮椅五十多公斤的重量,压在师傅的手臂上,她却将老人稳稳抬上车。事后,她才一边揉着手腕一边急匆匆地赶回服务台。我才明白,虽然师傅在岗位上坐着平凡的工作,但她真正做到了用心服务,让我在感动之外更看到责任与担当。
“师带徒”收获
李军师傅不仅传授了我客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会跟我分享她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让我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她的工作精神和敬业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追求。
“她不仅是我的师傅,更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
向塘机务段 电力机车钳工兼天车司机
曾获2021年度南昌局集团公司“三八”红旗手称号。
印象深刻的小事
2022年9月,美敏拿到行吊证之后回车间正式顶岗,当时正值机车秋整期间,工作量比较大,虽然我们各有工作任务,但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她。我就偷偷站在不远处看着她起吊第一钩。看着机车部件在她的操作下平稳精准地对上了位置,我终于放心下来。那天她一直在行吊上工作,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我回班组休息时都没见到她的身影。那天起,我突然就感觉她长大了,已经成为了一个能独当一面的行吊工,心里又是欣慰又是感动。
“师带徒”感悟
在带徒弟的过程之中,首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要过关,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和陪伴徒弟学习成长。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时候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短板和缺点,通过“师带徒”,我也能够和徒弟一起成长。这段经历使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与人相处得更加融洽,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向塘机务段 电力机车钳工兼天车司机
印象深刻的小事
2022年7月,我参加行吊操作证考试前一天的晚上,内心紧张不已,特意打电话给师傅又询问了一遍操作要点。第二天到达考试现场后,我却在考场外意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师傅看我紧张,特意请假来送考。等我顺利通过考试走出考场,一直在考场外等候的师傅便激动地抱住了我。从那天起,我感觉师傅不再只是我的师傅,更是陪伴我成长的姐姐。
“师带徒”收获
师傅不仅教会了我开行吊、不断帮助我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平常还会督促我学习,建议我去参加自考本科。在师傅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努力,我明年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
“师傅是我们专业的专家,做人做事都很严谨”
南昌通信段 助理工程师
曾获2013年火车头奖章、2013年全路技术能手、2013年全国巾帼技术标兵、2015年江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印象深刻的小事
2021年初,赣州西站始发的动车突发信号传输系统故障,经过分析,可能是机车号的重复注册所致。为尽快解决问题,段里迅速成立应急小组,路彬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承担起CIR设备问题排查处置工作。当时正值寒冬,而且动车组列车基本上都是在深夜入库,这无疑给排查工作增加了难度。他在库里一待就是一周,一句抱怨的话都没说过。我当时就觉得,徒弟成长了,可以独立处置问题了,很为他感到高兴。
“师带徒”感悟
“师带徒”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让我更加理解了传承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徒弟之间的这份师徒情谊。
南昌通信段 通信工
曾获2022年全路技术能手荣誉。
印象深刻的小事
2020年9月,我在参与段QC小组研制CIR设备DMIS通道测试仪时,按照计划购买发光二极管,并且材料也经过现场测试,想直接使用,可师傅却坚持不同意。她认为,还需要对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及连续使用时间进行验证,确保能满足我们日常至少24小时的使用要求,否则就要更换材料。当时我只觉得师傅太过谨慎了,结果在上电试验大概20小时后,发光二极管坏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我将测试仪表示部分的材料换成了液晶显示屏,保证了研制的测试仪可靠使用。直到现在,我也一直牢记师傅的教诲,“只有一点不马虎,才有安全多一点”。
“师带徒”收获
师傅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从最初的引导到后来放手让我独立操作,通过这种“授人以渔”的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我专业技能的提升。我的性格有些内向,但在师傅的帮助下,我现在也与身边的同事相处得十分融洽。
感谢每一位
引领我们前行的导师
愿老师们的每一分付出
都有所回报
策划:齐美华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郑波 张雅堃 王旭鹏 杨佳宁 夏侯福梅 袁嘉怡
视频:陆瑶 曾灵珺 张杰 张倩 匡善华
编辑:齐美华
实习编辑:曲泊宁
审校: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