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耕地防线 丰实荆楚粮仓——湖北因地施策确保耕地稳中有增

文摘   2024-11-06 16:35   湖北  



7128.05万亩,这是湖北省日前正式启用的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中的耕地面积,比2022年度全省耕地总面积增加81.08万亩。

这也是自“三调”(2019年)以来,湖北省耕地总面积首次实现净增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湖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带图斑下达6925万亩耕地和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多措并举找回耕地144万亩,保障全省以全国3.7%的耕地资源生产了全国4%的粮食。”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说。

把稳“方向盘”,打造“生力军”,架起“高压线”,湖北综合施策,不仅守耕地,还找耕地,建耕地;既确保了耕地稳中有增,也有力促进了耕地质量的持续提升,丰实荆楚粮仓。


找耕地:一地一策,找回耕地,多方共赢

“同意把这些中间残次林恢复为耕地的,请按手印。”今年9月,咸宁市嘉鱼县高铁岭镇新庄村、八斗角村同时征求村民意见,大家纷纷在意见书上按上手印。

自今年8月以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派出133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全省各地,上门帮助指导地方逐个化解耕地占用图斑。所谓图斑,是指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某个时间内所监管的土地范围内用地情况发生变化的部位,例如在本该种粮食的耕地上栽树就会出现图斑。技术人员在嘉鱼检测图斑时发现,新庄村和八斗角村有2000亩连片地适合适度规模经营,只要砍掉耕地里的那些杂林就可消除中间多个图斑,新增耕地1000多亩,还可提高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如果连片种植,肯定是双赢。”但怎么让相关的村民心甘情愿退回复耕?技术人员与镇村干部找到广东田管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愿意以每年300元/亩的价格全部承包下来种玉米,村集体管理费另算;随着地力增加,承包费还可逐年上涨。这些杂林田本来几乎没有收入可言,现在村民不仅有流转费,还能在公司务工拿工资,比以前划算多了。算了这笔账后,村民纷纷回村按手印。

这样的情况不只一例。在全省耕地恢复整改过程中,各地自然资源部门组建上门服务专班,每到一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了解具体情况后再因地分类指导施策。“上门服务专班一是当好宣传员,讲清国家政策;二是做好技术员,帮助地方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防止搞一刀切,让农民在耕地保护中获益;三是做好督导员,对工作落后、搞形式走过场的单位及时提醒。”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随着一批大项目落地,全省建设用地需求持续上升。“项目要落地,耕地要守住。”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说,根据国家占补平衡要求,占多少补多少,耕地保护红线不能逾越。湖北省政府提出全省各地要注重挖潜后备资源,持续开展“找地行动”。

全省各地科学开展林地、耕地置换。25度以上坡耕地有序退出,推进平原地区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建立耕地保护考核奖励机制,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履行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通过山上山下林耕互换,将2万多亩农田集中连片耕作,增加耕地3000多亩。荆州实施地块升级改造,分类处置,找回耕地12.47万亩……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算了一笔账,2023年以来全省上下努力,截至目前,全省通过整地、换地、找地、造地找回耕地144万亩,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湖北粮。


建耕地:让更多散田变整田、薄田变良田

如何让找回的耕地种粮更高效?各县市出尽招数。

去年年底,随县投入数千万元将找回的基本农田全部改造成连片高标准农田,粮食产量和种粮收入大幅增长。

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将非粮化的800多个小地块整理成连片1200多亩的大田,承包给合作社,去年租金36万多元,亩产玉米1800多斤,创造当地玉米最高产量。

几年前,沙洋县沈集镇彭堰村、双庙村、帅店村,产业欠缺、发展滞后,空心化严重。当地以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为载体,采取“土地整治+现代农业”方式,推动薄田变良田。“聚焦荒地变良田,新增耕地面积700亩”。沙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介绍,全县推动土地节约集约,为“三农”发展蓄力储能。项目实施前,彭堰、双庙、帅店等3个村宅基地面积1896亩。项目实施后,腾退建设用地925亩,除去用于还建点用地、预留村集体产业发展用地指标,结余土地指标440亩。

“目前,村里已引进3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稳定粮食生产。”帅店村支书罗超透露,在项目区全面推行智慧+互联网+农业,年均可以增加粮食产量150多万斤。同时,吸纳村民到合作社务工,促进农民增收。

稳中有增的良田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

今年是全国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之年。湖北作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状。年初,湖北还严格按照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细则,对全省103个县2023年度耕地保护情况进行考核,15个考核优秀的县(市、区)共获8000万元奖励,奖金分别为80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激励资金主要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后期管护与修缮、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其他耕地保护管理等。


守耕地:耕地保护真正“长牙”“带电”

“哪些是耕地,哪些地只能种粮食,这个图一目了然,看不懂旁边还有个二维码,一扫有视频讲解,很方便!”手握“一村一图”,武汉市江夏区李家店村村委委员陈腾芳告诉记者,村庄规划编制、基层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都有图可依,方便了很多。

为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支撑作用,湖北开展全省“一村一图”编制。目前,全省2万多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图”全覆盖。“我们采用的是最新的亚米级高分辨率影像,在这个图上一米以内的地物都可以清晰地辨认,比如说大片的黄色区域,就是我们的耕地的范围分布,而上面带有斜杠杠的这种橙色区域就是永久基本农田图斑,下面的绿色透明的区域就是生态保护红线。”

“一村一图”清晰反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基层干部、村民可以依图巡查,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生态保护红线行为“早制止”。

此外,日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严格执法督察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的通知》,围绕耕地保护突出问题、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临时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监管突出问题等,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法监督,务求“长牙齿”的硬措施取得实效。具体包括,紧盯重点领域,开展动态巡查和图斑核查,实行早发现、早制止机制,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聚焦卫片执法发现的重点图斑、督察反馈典型问题等,实施分级实地核查机制;对确属重大典型违法违规问题的,实行湖北厅直接查处、挂牌督办、公开通报机制;对涉嫌犯罪的,实行“行刑衔接”机制;对违法占用耕地的,实行“两平衡一冻结”机制;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地区,实行“红黄牌”、警示约谈问责和耕地保护考核机制。

“长牙齿”硬措施重在落实。今年,8月27日下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耕地保护问题突出地区警示约谈会,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较多的6个市和6个县(区)开展集中约谈,对各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严肃批评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

“省自然资源厅始终坚持底线思维,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对触碰耕地红线的问题坚决查处到位。对不同问题分门别类推进整改,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切实保证整改到位。”吴祖云表示。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湖北自然资源
提供湖北省自然资源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