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汉墓十室九空”。因为汉朝的时候“摸金发丘、搬山卸岭”
的盗墓贼实在太多,这也就导致近现代发现的汉墓,大部分都被盗过,甚至被盗过好几次,墓内一些有价值的文物,早已被洗劫一空。但被盗的汉墓就没有“宝贝”了吗?这也不一定,今天小编就给您说一个被盗过两次的汉墓,因为墓主聪明,他将文物藏在了一个让盗墓贼想不到的地方,专家在发掘后,还依然收获颇丰的“异”事,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这座汉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长岗村,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专家们就探寻到这里的两处“双墩”(两个大土堆)下面有古墓,但是受到人员、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一直都没有进行发掘。直到2006年时候,合武高铁要从这里经过,所以就不得不对“双墩古墓”进行发掘保护。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因为古墓在被发掘的时候,竟有一个让所有专家都出乎意料的发现。
专家们在准备发掘之前,曾经对这座古墓进行过周密勘测,发现其保存完好,所以大家对这次的发掘的结果,也是信心满满,甚至有的专家还夸下海口,说这将是一次举世瞩目的考古大发现。然而,实际情况却急转直下,专家们很快就被泼了“两盆冷水”。当时,现场负责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们,热情非常高涨。他们组织人力,从“双墩”的顶部开始发掘,经过半个月的辛苦努力,墓顶的黄土已经被清运干净了。这天下午,“双墩”上忽然传来一声喊叫:“有洞!”
一时间,专家们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他们赶忙来到双墩顶,低头一看,只见一个黑乎乎,直径能有一米的盗洞赫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上面的盗洞,已经被盗墓贼填平,下面盗墓贼没有回填),专家们一时也都傻眼了,既然发掘工作已经展开,有没有盗洞都得进行下去,可是第二天,在第一个盗洞的不远处,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盗洞。两个盗洞就像两盆冷水“哗啦啦”地浇到专家们的头上,他们一定要出土文物的热情,也被浇灭了一半。
开弓没有回头箭,文物工作者们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发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发掘到了墓室。果然,除了一套“黄肠题凑”,其他的随葬品早已被洗劫一空,而且在“黄肠题凑”上也有盗洞。根据墓室内盗墓贼留下的盗墓工具(有铲子,钩子,绳索,茶碗等)判断,陵墓是在唐朝时被盗的,而且两次被盗相距的时间并不长。
专家打开了这座大墓的“黄肠题凑”,发现里面已经空空如也,根据推测,第一批盗墓贼先是盗走了墓内一些大件的冥器,而第二批盗墓贼发现没了大东西,所以一气之下就将小东西全部盗走,而且还将墓主人的尸骨从棺内拖出来,并将棺椁全都掀翻在地,所有导致墓室内有价值的文物,基本被盗空,甚至有的专家们说,这恐怕是近些年来,被盗得最干净的汉代墓葬了。
然而,发掘工作,很快出现了转机,根据这座汉墓的规格,所建的时代,已经残破的墓志铭推断,此墓的主人应该是汉朝的六安王刘庆,所以在墓葬内才会有“黄肠题凑”(汉朝墓葬的最高礼仪)。虽然墓内的冥器都被盗走,但这套“黄肠题凑”也是宝贝,专家们随后,就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专家们很快,就有了新的发现。
在“黄肠题凑”东面一角的外藏椁内,专家们发现了墓主人,藏纳在这里的随葬品。经过清理,里面一共出土了两百多件青铜鼎,陶器和玉器,以及大量的五铢钱。
这一令人欣喜的发现,总算是安慰了专家们被盗墓贼伤害的心灵。后来,专家对这一发现也做出了解释,估计是当时的盗墓贼,并不熟悉的“黄肠题凑”的构造,因为它虽然是棺椁的保护措施,但同时还有个“反盗墓”的功能,就是将一些随葬品藏在“黄肠题凑”的里面。
盗墓贼虽然穷凶极恶,但他们绝对不是考古专家,他们并不懂“黄肠题凑”的构造,也就是猜测不到里面竟能藏匿宝物了。
现代社会有句俏皮话这样说: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唐朝时,对六安王墓下手盗墓贼,估计就是一些泼皮混混,或者就是地痞流氓,凭他们的手段,真的是无法将这座大墓盗窃一空。盗墓是可耻的,盗墓贼是可恨的,但此次的文物发掘工作,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却是宝贵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精通,即“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管干任何事,都要成为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生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