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墩古墓出土古怪的青铜兵器,因为它还曾衍生出了一句成语

文化   2024-10-27 08:10   辽宁  

在古代,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兵器也就应运而生,所以两国交战,社会的动荡,以及王朝的更替,都少不了兵器的参与。因此,人们也常说,读懂了中国的冷兵器,也就读懂一半的中国历史。比如,考古专家曾在九连墩古墓,发掘出一件奇怪的兵器,竟然发现它和一个众所周知的成语有关,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从头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2年,湖北省正在修建孝襄高速,而该高速的枣阳段路线,却正好要穿过九连墩古墓群,所以这可就让考古专家们,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因为这是一处战国时期楚国墓葬群,规模庞大,具有极高的发掘保护价值,但由于时机不成熟,这么多以来,都没有正式开始发掘,而这次不发掘也要发掘了。

2002年,考古专家们经过周密的研究和规划,决定对其中的一号墓,进行保护性发掘。与此同时,该处古墓的发掘,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因为人们早就期待已久。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进行,各种精美的玉器,青铜器,漆木器等等,也都纷纷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最让人惊叹的是,还发了大量随葬的兵器。

当时,专家们墓葬坑的一角,发掘出两处大型的车马坑,而就在清理车马坑的时候,就不断有兵器出土。经过数月的发掘,累计出土了千余件各种不同的武器,虽然有一些锈蚀,但是大部分都保存完好,并且依旧锋利,比如有铜矛,铜戟,铜剑,以及战国弩箭等常规兵器。但其中却有一种很特殊的武器,就连专家们看到时都连连摇头,表示没有见过。之后,考古专家和兵器专家们共同研究和讨论,才揭开这件兵器的秘密。


原来这是一件“铩”,是在“铍”的基础上,在茎和刃的之间加上了一个“镡”,即剑珥。根据出土的“铩”来看,长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但可惜它也是短命兵器,到东汉后期也就绝迹了,所以比较少见。而关于“铩”的使用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远可攻,近可守,既可以像“铍”一样,固定在长棒上用于刺杀,也能以手持使用,可刺可砍可防身,轻便灵活,而它的威力自然也不容小觑,具有极高的杀伤力。

最关键的是,这件兵器和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有关,即“铩羽而归”,其中的“铩羽”意思是羽毛摧落,出自南朝鲍照的《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所以它指代失败或者不得志。而之所以有这一层意思,就是因为如此厉害的武器“铩”,有时候在战场上也会打败仗,所以现在人们提到“铩”就会想到铩羽而归,也就是失败,故此,这件兵器也就成了一件不受待见的武器。


在中国历史上,古代的兵器和很多的成语故事,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细细想来,人和兵器又何尝不是一样呢?既各有长短,也各有优劣,面对优胜劣汰的大潮,所以兵器都在不断的演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需求,而我们也要不断地去学习,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历史解密坊
历史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改变我们生活。让历史的营养,滋润我们心灵;让历史的得失,匡正我们的脚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