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航拍 图源建水县融媒体中心
坚持实体为先 提速产业转型
奋力推动建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朝阳楼
活力建水 未来可期
建水县持续推进构建公平、合理、诚信的县域营商氛围,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共建共享良好信用环境,主动服务和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半年,全县培育外贸型服务企业8户,新增农产品进出口备案基地34个,建设滇南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跨境物流、跨境电商项目,落地全州第一批免税商店;党政“一把手”带队外出招商31次,省外产业类招商引资项目入库共计66个,累计省外到位资金共计21.9亿元;GDP完成127.53亿元,增长5.6%。
建水保税店
该县立足县域资源培植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种源研发合作,以“链式融合”推动农业产业化,从农业生产、加工到销售各环节,推动农业产业提质效。引进百香果、葡萄等作物育种筛选及技术研发,启动红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助力建水农业从良种良育到实验示范、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与销售保障,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助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县完成农业生产总值28.9亿元。
百香果
该县深入开展“优铝强铝”行动,云铝涌鑫公司实施电解槽等关键性技改,逐步推动铝产业综合能耗下降至全省综合水平;涌顺铝业、红河马腾等下游企业开展铝产业精深加工研究和产线改造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0.08亿元,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家,带动就业1650人。
该县加快推进紫陶数字电商智能云赋能中心,建成投用紫陶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依托高校学术和科研优势深入开展技术研究,目前已实现科研成果转化3项,上半年紫陶产业产值突破41.8亿元。
建水紫陶
该县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5G”基站建成,推动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产业各环节的应用,创新运用“建水数字就业”小程序,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8.32万人次。同时,邀请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专家在建水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成全省首家红薯种苗实验室;有序推进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智能停车场、智慧景区等设施设备更新,拓展了建水旅游新业态,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97.35万人次,同比增长9.75%;实现旅游总花费96.21亿元,同比增长19.59%。
实力建水 硬核支撑
建水县加快推进云南建水产业园区水、电、路、气、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策、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园区集聚,推进铝产业节能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新能源电池关键性技术应用合作协议落地。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投产企业41户,其中“四上”企业31户,上半年完成园区工业总产值68.89亿元,占全县76.48%。同时,有效推进陶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建水紫陶地理商标推广使用,修订实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与上海交大等高校合作建立4个教学实训基地和30个专家工作站,推动紫陶抗震性能研究等技术成果转化3项。园区内汇聚紫陶产业上下游企业2696户,带动6万多人就业创业,上半年紫陶产业产值突破41.8亿元。
建水产业园区
该县坚持“项目为王”,优先保障1000万元预算内资金用于加快项目前期建设,支持制铝企业实施节能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通过矿产资源整合稳步拓展锰系合金材料、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等有色金属加工项目,全力推动年产20万吨铁锰系合金1#号炉复产、年加工2350吨牛肉项目、年产6000吨沙琪玛食品建设项目、年加工7.2万平方米中空玻璃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云南成辉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家禽集中屠宰加工等23个项目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排全州第一。
食品生产车间
上半年,全县工业经济稳中有增,实现工业产值90.08亿元,同比增长10.75%;在库规上工业企业38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5.9亿元,同比增长12.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7亿元;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分别占总投资的75.95%、78.75%,分别排全州第3位、第1位。
聚焦“三大经济”和8条产业链,该县积极引进一批适合建水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集群配套项目,推动招引项目由传统型“小、散、弱”向科技型转变,引资项目入库共计66个,协议总投资共计88.13亿元,省外到位资金共计21.9亿元。
幸福建水 触手可及
漫步在建水,紫陶里的古朴雅致、双龙桥稻田公园的田园诗画、故山秋的“陶式生活”……每一处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稻田公园
随着旅游市场回暖、建水至昆明新能源纯电大巴开通,上半年建水县游客接待量达797.35万人次,更令人欣喜的是,超过10万群众在文旅产业中找到就业岗位,用优质的服务共同书写建水旅游发展新篇章。
建水紫陶的每一件作品都诠释着传统与创新,承载着千年匠心。经过多年发展,紫陶产业已形成“陶旅、陶茶、陶咖、陶电”等多元化的产业链条,吸引众多国内外艺术大师来建水定居。2696户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上半年创造产值41.8亿元……建水紫陶实现从“技艺”到“产业”、从“文化”到“经济”的华丽转身。熙熙攘攘的紫陶街、千年窑火传承的碗窑村、忙碌而从容的紫陶匠人便是产业繁荣的生动写照。
双龙桥
建水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是一片农业沃土。68万亩粮食、35万亩特色水果、35万亩蔬菜……这些数字凝聚了建水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云南首家红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全省首个发酵蔬菜专用菌种库、“数字葡萄”“数字蓝莓”“智能养鸡”等的落地,是建水迈向农业强县的铿锵足音。作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中国早熟优质葡萄第一县,建水的葡萄、蓝莓、蔬菜等农产品远销国内外,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广阔空间。
蓝莓种植基地
从7条“务工专线”到5个“零工市场”,再到享誉全省的“建水金剪刀葡萄疏果工”“建水陶匠”等劳务品牌,建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就业创业生态,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岗位选择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年,全县脱贫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2万人,新增发放小额信贷1575笔7710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6040元,增长15.16%。同时,城镇地区新增就业4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达18.8万人。
来源:《红河日报》
部分图片来源于红河州融媒体中心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