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文摘   2024-07-21 12:43   湖南  

机密启用前    

2024年安徽省初中(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学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生物学试卷共两大题14小题,满分40分。生物学与地理的考试时间共9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类的活动既能改善环境,也会破坏环境。下列人类活动中属于破坏环境的是(   

A. 发展生态农业       B. 开展植树造林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排放高辐射核污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详解】A.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可见,发展生态农业不属于破坏环境的活动,A正确。

B.开展植树造林不属于破坏环境的活动,植树造林是一种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属于就地保护,C正确。

D.排放高辐射核污水属于破坏环境的活动,排放高辐射核污水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D错误。

故选D。

2.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①~④表示的结构中,能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胞膜,②是液泡,③是细胞核,④是叶绿体。

【详解】A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A不符合题意。

B②是液泡,内有细胞液,含有多种物质,B不符合题意。

C③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符合题意。

D④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某蔬菜工厂计划采取适当增大昼夜温差的措施来提高蔬菜的产量。下列对白天和夜间温度的处理,正确的是(   

A. 白天和夜间都升温       B. 白天升温,夜间降温

C. 白天和夜间都降温       D. 白天降温,夜间升温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                                                          

【详解】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适当升高温度能提高光合速率,加快有机物合成;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越少,所以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因此,为提高蔬菜的产量,根据生物学原理可采取的方法是白天适当升高温度,夜间适当降低温度,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某同学在“发豆芽”的实践活动中,先将大豆种子浸泡一段时间,再放到合适的装置中,此后的正确操作是(   

A. 定期洒水,保持湿度       B. 装置始终充满水,保证水分供应

C. 定时光照,保持温度       D. 装置始终密封,防止微生物侵入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

【详解】A大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湿度,但过多的水会导致种子缺氧。因此,定期洒水可以确保种子周围的湿度适宜,同时避免缺氧,A正确。

B如果装置始终充满水,种子会处于缺氧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从而抑制发芽,B错误。    

C.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但是不需要光照条件,C错误。

D虽然防止微生物侵入是重要的,但密封装置同样会导致种子缺氧。而且,适当的通风也有助于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D错误。

故选A。

5. 将清洗干净、换水后的鱼缸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缸壁和水中出现了一些丝状的水绵。下列关于水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单细胞生物       B.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C. 体内有输导组织       D. 产生的氧气利于鱼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①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②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水绵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A错误。

B水绵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水绵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没有输导组织,C错误。

D水绵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利于鱼生长,D正确。

故选D。

6. 跳绳是一项青少年喜爱的健身运动,也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内容之一。下列关于跳绳运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A. 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B. 心跳加快及呼吸加强增加了氧气的供应

C. 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肌细胞的无氧呼吸

D. 身体及动作的协调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详解】A在人体中,骨骼肌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组织,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来产生力量,从而牵引骨骼进行运动。关节是骨骼之间的连接点,允许骨骼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因此,骨骼肌收缩时,会牵引骨骼绕关节进行活动,从而产生运动,A正确。

B在跳绳等剧烈运动时,身体对氧气需求会大大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心脏会加快跳动,增加每次心跳的泵血量,同时呼吸也会加强,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和每次呼吸的通气量。这样,更多的氧气就能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肌肉组织,以满足其进行有氧呼吸的需要,B正确。

C在跳绳等剧烈运动中,虽然肌肉细胞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无氧呼吸来产生能量,但主要的能量来源仍然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能够更高效地利用氧气来分解葡萄糖,产生更多的能量。而无氧呼吸虽然也能产生能量,但效率较低,且会产生乳酸等副产品,导致肌肉疲劳,C错误。

D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以协调身体的各种活动和反应。在跳绳等运动中,神经系统会不断地接收来自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的信息,以及来自肌肉、关节等运动器官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发出相应的指令来调节身体的运动和姿势。因此,身体及动作的协调确实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

故选C。

7. “试管婴儿”技术是解决不孕和实现优生的一项有效措施,与正常生育相比,该技术中的受精过程和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均在体外进行。正常生育时,这些过程主要发生在母体的(   

A. 输卵管中       B. 胎盘中       C. 子宫中       D. 卵巢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

2.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受精卵的场所是在女性的输卵管)。受精卵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早期胚胎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详解】人的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位置在输卵管;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泡,移动到子宫中并植入子宫内膜,怀孕开始;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和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可见,正常生育时,受精过程和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母体的输卵管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医生在抢救呼吸衰竭的急危重症患者时,使用某种体外膜氧合器(俗称“人工肺”)的急救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图(血液泵将患者的血液泵入氧合器,再输回到上腔静脉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合器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B. 输回的血液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C. 血液泵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D. 输回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外膜氧合器(ECMO),俗称人工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在患者的肺功能严重受损时提供临时的心脏和肺支持。

2.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A.血液泵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而氧合器的作用是为血液提供氧气,去除二氧化碳,A错误。

B.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结合题图可知,输回的血液会从上腔静脉首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B正确。

C.人体中,类似于,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主要器官是心脏。结合题图可知,血液泵起到了心脏的作用,而替代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的是氧合器,C错误。

D.氧合器的作用之一就是去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所以,经过氧合器处理后,输回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应该是减少,D错误。

故选B。

9. 混养不同食性的鱼类,能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下图是某鱼塘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浮游植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C. 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资源的利用率

D. 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

2.生态系统的存在,依赖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伴随进行,密不可分的。

【详解】 A.浮游植物属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A正确。

B.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一现象叫作互利共生。可见,鲢鱼、鳙鱼和鲤鱼之间不是互利共生关系,鳙鱼和鲤鱼之间是竞争关系,B错误。

C.鱼类的混养提高了鱼塘中饵料、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

D.图中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鲢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可见,能量可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鲤鱼流动,D正确。

故选B。

10. 将两组大小和发育状况相近的健壮薄荷苗、分别培养在加土壤的雨水和未加土壤的雨水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它们的长势差别很大,实验前后植株称重的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培养液

植株质量(g

实验前

实验后

       

加土壤的雨水

92

378

未加土壤的雨水

91

145

         

 

A. 上述实验中的变量为培养液里是否添加了土壤

B. 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是植株质量增加的因素之一

C. 组①植株质量显著增加是因为吸收了土壤中的有机物

D. 此实验结果能为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提供证据支持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别培养在加土壤的雨水和未加土壤的雨水中”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里是否添加了土壤,A正确。

B.植物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植株质量增加是因为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B正确。

C植物的根只能从土壤吸收水和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C错误。

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加土壤的雨水培养的薄荷苗植株质量增加更多,说明土壤中的无机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 下图是某双子叶植物的生命周期示意图,①~④表示器官,据图回答:

(1)种子萌发时,先吸水胀大,种皮变软,然后______突破种皮,进而发育成根。

(2)幼苗和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______作用散失,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等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填数字标号)中。

(3)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雌蕊中的子房发育成______(填数字标号),子房内的_____发育成种子。

【答案】(1)胚根    (2)    ①. 蒸腾    ②.    

(3)    ①.     ②. 胚珠

【解析】

【分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图中①叶,②茎,③花,④果实。

【小问1详解】

种子萌发时,首先吸水膨胀,种子内部营养物质转化为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并运输至胚的各部分,细胞呼吸作用增强,不断分裂分化,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逐渐发育成幼苗。    

【小问2详解】

幼苗和植株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其中一小部分水供植物体的生命活动利用,绝大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片的叶肉细胞进行,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等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①中。

【小问3详解】

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传粉受精完成后,雄蕊和雌蕊柱头、花柱等结构凋落,子房内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其中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雌蕊中的子房发育成④果实,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12. 《健康安徽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实施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和传染病防控等行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1)青少年用眼过度,可能会出现______的曲度变大,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等症状,可以通过用眼一段时间后远眺几分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等方式来缓解,以减少近视的发生。

(2)适当控制饮食,减少糖类,______等高能量物质的摄入,同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可降低肥胖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3)与正常体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______快、容易扩散转移等特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不吸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有助于预防癌症。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多种,如通过接种卡介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_____来预防结核病;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可切断艾滋病病原体的_____,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答案】(1)晶状体    (2)脂肪   

(3)增殖    (4)    ①. 抗体    ②. 传播途径

【解析】    

【分析】(1)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叫近视;近视一般是由于用眼不卫生引起的,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容易导致近视。

(2)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属于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小问1详解】

青少年用眼过度,可能会导致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大,因为晶状体是眼睛的主要调节结构,负责调节焦距。当用眼过度时,晶状体可能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曲度变大,进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用眼一段时间后远眺几分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等。

【小问2详解】

适当控制饮食,减少糖类、脂肪等高能量物质的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的风险,因为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同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小问3详解】

与正常体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增殖快、容易扩散转移等特点。这是因为癌细胞失去了正常的生长和分裂控制机制,导致它们能够无限增殖并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到其他器官。为了预防癌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不吸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等。

【小问4详解】

预防传染病措施有多种,其中接种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来预防结核病。此外,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因为它可以切断艾滋病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13. 某学习小组开展“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①~④是家蚕发育过程中的部分图片分析回答:    

(1)饲养过程中,小组成员观察到家蚕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家蚕体表有一层坚韧的_____限制其长大;还观察到成虫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和两对翅,说明家蚕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

(2)结合家蚕的个体发育过程,写出四幅图片的正确顺序_____(填数字序号)。

(3)小组成员查阅资料发现,结绿色茧家蚕的后代中,既有结绿色茧的,又有结白色茧的。在遗传学上,这种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为生物的_____

(4)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由此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控制的。

【答案】(1)    ①. 外骨骼    ②. 昆虫纲##昆虫    (2)①④②③   

(3)变异    (4)基因

【解析】

【分析】1.节肢动物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2.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小问1详解】

家蚕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这层外骨骼限制了它们的生长。因此,家蚕在生长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以脱掉旧的外骨骼,露出下面新生长的柔软身体。昆虫纲:家蚕成虫具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和两对翅,这些特征表明家蚕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

【小问2详解】    

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正确的顺序是:①受精卵→④幼虫→②蛹→③成虫。

【小问3详解】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结绿色茧家蚕的后代中,既有结绿色茧的,又有结白色茧的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小问4详解】

通常,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我国科学家将高产基因转入蚕卵,由此得到转基因家蚕,结出的茧比普通家蚕的大,蚕丝产量高;该实例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14. 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农业和医药卫生等领域,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1)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繁殖速度_____、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来制作食品,如利用酵母菌在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来酿酒。制作酸奶时,应选用_____菌进行发酵。

(2)生产上,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如利用无性生殖原理,把幼嫩菊花茎段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快速繁殖出大量菊花幼苗的_____技术。

(3)医疗上,生物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对于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可利用_____技术,将其自身的干细胞培育成相应器官,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很小,同时也解决了供体短缺的问题。

【答案】(1)    ①. 快    ②. 无氧    ③. 乳酸   

(2)组织培养    (3)干细胞培养

【解析】

【分析】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2.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3.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小问1详解】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制作食品。微生物的特点是繁殖速度快和种类繁多;例如,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发酵,产生酒精,这个过程被用来酿酒。而在制作酸奶时,则需要使用乳酸菌进行发酵,因为乳酸菌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赋予酸奶独特的口味。

【小问2详解】

在农业生产上,现代生物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例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将菊花等植物的幼嫩茎段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出大量的幼苗。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繁殖效率,还能够保持植物的遗传稳定性。

【小问3详解】

在医疗领域,生物技术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可以利用干细胞培养技术,将病人自身的干细胞培育成相应的器官。由于这些器官来源于病人自身,因此在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的可能性非常小。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移植的成功率,还解决了供体短缺的问题。    

生物学考通
欢迎大家投稿,907084472@qq.com课件或试卷,会标记好供稿人初中生物学考知识点,人教版,24年将省统一命题,多做做初中生物习题,你会发现生物没那么难哦,一起来快乐地学习吧!初二生物中考轻松飘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