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地】澎湃新闻 | 陶希东:数字赋能提高城市治理整体性和智能化水平

学术   2024-11-07 16:02   上海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高水平的城市安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近年来,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制度和技术双轮驱动,建章立制、战略谋划,城市安全底线更加牢固,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韧性安全的治理现代化新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完善极端条件下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这为上海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指明了行动方向。为此,上海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重点推动以下几项改革:


一是,以安全韧性为导向,深化城市更新模式创新与机制改革,提高城市的本质安全水平。重点要结合“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全市“两旧”一村、低效工业园区、老厂房、老商圈等更新改造的综合决策与协同推进机制,尤其要打通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维之间的通道,消除多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将安全韧性要求贯穿在城市更新项目的各方面、全过程,同步推进改造单元内燃气、排水、供水、供电等老旧管线与设施的更新改造,探索建立绿色低碳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平台,确保全市所有更新项目更安全、更绿色、更韧性,从而提高城市设施的本质安全水平。

二是,以预期治理为目标,深化完善针对不确定性风险的预防准备机制,提高治理的预见性。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韧性治理的最高境界和基本要求。预期治理是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和交流、共同探索未来,在当下整合资源并采取预先性的治理行动,以回应未来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一种新治理模式;具有面向未来的预见性、参与主体多元化和政府治理主动化的特点。上海要建立健全所有相关利益者共同交流讨论未来风险的社会参与机制、规范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整合当下资源加强全面准备机制,以预见性措施积极防范化解极端天气、传染病疫情、人工智能危机等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到“有备无患”,宁可“备而不用”,避免“用而无备”,增强治理的主动性。

三是,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健全风险危机的一体化动态感知监测预警平台和机制,提高治理整体性和智能化水平。发挥“一网统管”优势,针对地下管网、桥梁隧道、建设工地、高楼大厦、化工园区、居民老旧小区等隐患集聚点,布设更加先进灵敏的数字感知设备,搭建集燃气、热力、供水、排水、消防、通讯等多个生命线工程、多部门数据关联共享的城市风险动态感知监测预警平台,努力实现城市风险超前自动感知、综合研判、自动预警、联合处置,消除隐患“看不见、想不到”的堵点,实现风险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的智慧治理。 
陶希东,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澎湃新闻

制作审核:院党委宣传部

(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

责任编辑:钱静


扫码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积极响应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号召,以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为目标,大力实施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强阵地,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展示上海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活动、重要科研成果、优秀科研人才和国际学术交流情况的重要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