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石榴籽”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不断夯实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生活在甘肃这片古老土地的各民族相互依存、交融汇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揭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以深邃的历史视野科学阐释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引导全省各民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做出甘肃贡献。
不断夯实促进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坚持把发展作为“总钥匙”,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与增进“五个认同”相结合。甘肃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出浓郁“甘味”产品,体现了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展现着甘肃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在团结奋斗中迈向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不断夯实促进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创造了灿烂的甘肃特色文化,赓续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精神。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通过大力弘扬和充分利用,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共享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让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甘肃篇注入强大精神合力。
不断夯实促进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甘肃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社会基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全体陇原儿女的共同目标。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补齐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构建人人享有、结构合理、可及性更强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民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发展,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不断夯实促进民族团结的法治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阶段,要从“两个大局”出发,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重大意义。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这一部署安排,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及时把一些较为成熟的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把民族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做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改革创新和健全法治相统一,推进民族领域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民族宗教教研部主任、教授】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