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在伊犁的经历,我感觉又回到了很特殊的青年、壮年时代。当时,应该说我正处于人生中的逆境,为了突破自我,我主动申请了去新疆。我现在也想不出来,对于逆境中的我来说还有没有更好的安排,在那时,和我同样处境的人中,有没有人过着像我那样幸福的生活。
后来,我在一次座谈中说起当时在伊犁的经历,有人就说:“王蒙胡说,还奶茶喝半瓶,劳动纪律都不允许。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祝大家今后在倒霉的时候,都能像王蒙当年一样得到那样的爱护。”
虽然习惯不同、语言不同,但在伊犁的日子,我深深地感受到各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我们之间的文化是相通的:都一样不糟蹋粮食,馕掉到地上,要捡起来吃掉;牛奶落到地上,要用土埋上;都一样敬老爱老,有老人在,年轻人绝不敢大摇大摆地从老人前头走过,而要从老人的身后走,实在没地方走,也得弯着腰走过去……
这种共同体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深情,而且越是在逆境之下,越是一种深情。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不可能想到去作协开会、到文化部上班,能在伊犁碰到那么一批善良、热情的人,我已经够幸福,这就足够让我感恩。所以,那段时间我当然是快乐的。快乐是自己对自己的责任,如果你抱着一种幽怨、诉苦、痛骂的态度,你或许也可以从这种情绪里创作出作品,成为一个著名作家,但你可能活不了太长的寿命。
每个人对文学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骂到底”在文学史上仍然有意味,但快乐是我本身的选择和责任。
这么多年来,一提到新疆、一见到新疆人我都会兴奋。读起当年的文字,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岁月之中。
——写在前面
《在伊犁》节选
作者:王蒙
王蒙简介
王蒙,1934年10月出生,北京人。中国当代作家、学者,原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著有《在伊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这边风景》等作品。2015年,凭借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获“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监制:高雅 编辑:刘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