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咳嗽一病,最为常见,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文中列举的几类咳嗽证型,倒也与中医内科学相近,如果中内的证型方子背不清,不如学唐老以一止嗽散为底,不变应万变。机巧在于针对寒、热、燥、痰、虚、实,以及不同的伴随症状,加减是十分讲究的。文源中医书友会。
唐福安老中医治疗咳嗽经验
文中人物介绍:唐福安,1917~2006,杭州市人,主任中医师。1935年就读于浙江中医专科学校,后转入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39年悬壶上海,早年随师沪上名医朱鹤皋先生。1942年回杭开诊。1982年被评上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1983年被省卫生厅评为浙江省名老中医,1990年被评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参加《浙江省药用植物志》、《浙江省中药炮制标准》等书籍的编写定稿及撰有20余篇论文。部分已编入《浙江省名医临床经验选集》、《中华名医特技集成》、北京《名医名方》等刊物。唐福安老师,从事中医工作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儿科。笔者随师学习,获益不少,现将唐老治疗咳嗽的经验总结于下。唐老治疗咳嗽以止嗽散加减,其药物组成:荆芥、桔梗、炙百部、前胡、炙紫菀、车前子、甘草、陈皮。肺气上逆,咳喘气急者,加炙苏子、桑白皮、甜葶苈、旋复花、代赭石;肺有郁热,大便秘结或不畅者,车前子易车前草,加杏仁,瓜蒌子、麻仁等;症见头痛,形寒身热,骨节酸疼,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脉浮紧或浮缓,苔薄。如邪郁日久化热,表邪未解者,合麻杏石甘汤或加鱼腥草、鹿含草、野荞麦根;痰多白粘加姜半夏、象贝;痰黄量多加胆南星、竹沥半夏、天竹黄;气阴不足加山海螺、平地木、太子参等。1984年12月18日初诊:近三天来畏寒,鼻塞流清涕,咳嗽咽痒,痰白粘,咳而不爽,食欲欠佳,大便偏干,脉浮,舌淡红苔白。
治拟解表宣肺止咳:荆芥、前胡、炙百部、炙紫菀、象贝各9克,苏叶、桔梗、杏仁各6克,黛蛤散、车前草各12克,甘草5克,陈皮3克。三剂。12月24日复诊:药后咳嗽大减,余症消失,唯食欲欠振。上方去苏叶、黛蛤散,荆芥、象贝各减为6克,加焦建曲、炒二芽各20克。五剂而愈。症见头痛,微恶寒,身热鼻塞,咳嗽不爽,痰黄白而稠,或见口渴,咽痛,双蛾红肿,或声音不扬,脉浮数,舌红苔薄黄。双蛾红肿疼痛,加板兰根、元参、银花、连翘;鼻流黄浓涕加贯众、大蓟。1984年12月19日初诊:二月前,受风热侵袭,咳嗽,头痛,鼻微塞,曾经中西药治疗无效。来诊时咳嗽甚剧,咳甚则气喘,嗌痒痰少,咳痰黄白而稠,脉浮数,舌红苔薄黄。
治拟疏风清热、宣肺安嗽:冬桑叶、桔梗各9克,荆芥、炙百部、大蓟、甘草各6克,黛蛤散24克,前胡、炙紫菀各10克,野荞麦根、车前草、鹿含草各15克,玉蝴蝶3克。五剂。另参耳合剂(蔓参、佛耳草、车前草、鱼腥草、生甘草。)一瓶,睡前服二匙。12月28日复诊:药后咳嗽骤减,咯痰较松,隘痒亦减。上方去大蓟,继服五剂而安。症见口鼻干燥,咽疼,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松,痰白粘稠,咳甚则胸痛,脉浮数或沉细数,舌红。宜止嗽散加南北沙参、麦门冬、玉蝴蝶、元参、鹿含草、鱼腥草、山海螺、冬桑叶。口干渴饮加天花粉、鲜(或干)芦根;咯痰带血加白茅根、侧柏叶、生地炭、仙鹤草。去桔梗或减量。
1984年10月6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史。每逢秋冬季节易感外邪。近五天来咳嗽隘痒,咯痰不松,痰少粘稠,口干燥,时有胸痛,脉浮数,舌光红。
治拟养阴解表、宣肺安嗽,佐以平肝清热:荆芥、甘草各5克,冬桑叶、前胡、炙紫菀各9克,桔梗、炙百部各6克,黛蛤散24克,元参、野菊花各10克,鱼腥草、鹿含草各15克,车前子15克。四剂。10月11日复诊:药后表邪已解,咳嗽止,口燥渴亦减,脉细数,舌红。原方去冬桑叶、野菊花,加麦冬10克,山海螺15克,五剂善后。症见咳嗽痰多白沫或黄痰,头晕肢软,食欲不振,胸闷腹胀,大便溏薄或滞下不畅,小便量多或黄少,脉濡或滑数,苔白腻或黄腻。如痰湿偏寒加藿苏梗、省头草;郁久化热,痰热互滞者加生石膏、黄芩、野荞麦根、银花、鹿含草;脾运不健加焦建曲、炒米仁、莱菔子、炒扁豆。荆芥用量宜轻。1984年8月30日初诊:近一旬来头晕肢软,时有腕腹作胀,睡则多梦,咳嗽痰多,隘痒,胸闷气喘,脉濡,苔腻略黄。此乃痰湿内阻、肺失肃降。
治拟健脾利湿、化痰宁嗽:荆芥6克,姜半夏、炙紫菀、前胡各10克,焦建曲、桔梗、炙百部、扁豆衣各9克,辰茯苓、六一散、车前子、黛蛤散各12克,陈皮5克,炒米仁15克,川朴3克。七剂。9月6日复诊:药后痰少、咳嗽已止,余症大有改善。原方去黛蛤散、川朴,加太子参12克,焦冬术9克。七剂。症见气逆咳嗽,无痰或咳痰不爽,咳时面赤并引胁作痛,烦躁易怒,咽干,症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弦数,舌红。用止嗽散加焦山栀、夏枯草、野菊花,旋复花、代赭石、黛蛤散、清气化痰丸;或加桑白皮、野荞麦根、鱼腥草、竹沥半夏、鹿含草、地龙等。
1984年10月2日初诊:咳嗽二十余日,咽喉有痰感,咯痰不松,嗑痒口苦,咽干而疼,易怒,便干,脉弦,舌红苔黄。此乃肝火犯肺,肺失清宣。
治拟平肝泻火、宣肺止咳:旋复花、桔梗、焦山栀、野菊花、清气化痰丸各6克,前胡、夏枯草、炙百部、炙紫菀各9克,车前草12克,生甘草5克,代赭石15克,黛蛤散24克。五剂。10月12日复诊:服药第三天诸症缓解,今咳嗽已止,唯感烦,咽喉微干,原方继服七剂而安。症见久咳不止,无痰或痰少白粘,或痰中带血,或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等症,脉细数,舌红无苔。如外邪较轻或余邪未尽者加山海螺、元参、天花粉;阴虚肺热加鹿含草、鱼腥草、野荞麦根;久咳损伤肺络兼有咯血,或痰中带血丝者,选加侧柏炭、白芨、白茅根、仙鹤草、参三七;午后潮热颧红加元参、地骨皮、青蒿、黄芩;盗汗加浮小麦、橹豆衣、煅龙牡;兼气喘加五味子、太子参。解表药用量宜轻。1984年12月6日初诊:咳嗽反复多年。近五天来咳嗽嗑痒,痰少白粘,咯痰不松,时有气喘,食欲不振,咽干口燥,鼻塞,脉数,舌光红。系阴虚内热,肺失清润。
治拟养阴清肺安嗽:南北沙参、荆芥、桔梗各6克,黛蛤散24克,山海螺、鱼腥草、野荞麦根各15克,前胡、元参各9克,车前子12克,贯仲10克,甘草5 克,竹沥半夏3克。六剂。另参耳合剂一瓶,每晚睡前服二匙。12月15日复诊:前方服后,鼻塞,口燥隘痒已解,咳嗽亦减。原方去贯仲,荆芥、黛蛤散、野荞麦根,加麦冬10克,炙百部6克,炙紫菀9克,伸筋草12克。服七剂而安。对于咳嗽一症,唐老认为,不论外邪或内伤,均易化热,故在止嗽散中以微温之白前易寒降的前胡,与桔梗之轻清升提相配,起到一升一降,协调气机作用,如是则肺宁嗽安,加车前子或车前草,以利湿杜生痰之源。
唐老十分强调辨证论治,重审因,他说,治疗咳嗽不能见咳止咳,否则延误病情,缠绵难愈。他还重视民间草药的临床运用,如山海螺常用于气阴不足或外感余邪未尽的咳嗽,具有益气养阴润肺之功,起到补正不恋邪之效,验之临床,疗效确切。落笔至此,全文结束。另外,近期有个重要的事情,青松跟大家报告一下:今年以来,微信改版,如果您不是公众号的“星标”用户,可能就很难收到青松推送的文章了。第2步、点击屏幕右上角的 “ ••• ”,然后点 “ 设为星标 ”青松山长(鹤先生)(微信:hexuan7295)一直致力于弘扬国学,传播中华文化,中医文化。文章始终围绕着“上有利于国家振兴、下有益于个人启智”之出发点,以笔为刀,书家国大义,斩魑魅魍魉。为防失联,各位可加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