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比高原更高,风雪积蓄的磅礴

企业   2024-10-25 19:26   北京  


▲雄伟壮观的宫殿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拉萨,这座被誉为“日光之城”的城市,不仅以神圣的布达拉宫、雄伟的大昭寺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更以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展现着新时代的活力与希望。公司承建的第一个西藏工程——西藏国网电力有限公司高海拔特高压实验大厅项目即将竣工,它是藏电外送的重要工程,也是全球海拔最高、净空尺寸最大、综合试验能力最强的西藏高海拔特高压试验大厅,我们满怀期待,决定前往拉萨,探寻这座比高原更高的建筑,以及它背后比高原更高的精神。


出行前,我的脑海中已勾勒出这样一幅西藏画卷:洁白的哈达在蓝天白云下飘扬,五彩的经幡随风轻舞,虔诚的信仰如磐石般坚定,还有那雄伟壮观的宫殿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这一切,都是我对西藏无尽的遐想与憧憬。而当再一次踏上北京这片土地时,我才有氧气思考,在过去的三天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西藏故事。



01

从「3650」到「4300」


10月15日,北京时间七点半的拉萨还在沉睡,拍摄组的四位成员,借着微弱的晨光,摸索着坐上了前往西藏国网项目的车辆。车窗外,蜿蜒曲折的道路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巍峨的雪山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神圣。


▲清晨的雪山掩盖在雾气之中


带我们前往羊八井镇的是项目方案师叶道恒——一个从肤色开始融入西藏的建设者。他体贴地建议我们:“先在拉萨休息一晚再上去,这样身体会好受一些。”然而,随着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疾驰,海拔逐渐攀升,我的太阳穴开始剧烈跳动,车内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氧声,我们这些初到高原的旅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高原反应的严峻。


▲前往项目途中偶遇“日照金山”


西藏国网电力有限公司高海拔特高压实验大厅项目,就坐落在拉萨市羊八井镇这片神秘而辽阔的土地上。这是公司在西藏承接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藏电外送的重要工程。这里平均海拔高达4300米,常年日平均气温在零下15至10摄氏度之间,空气中的含氧量更是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当我们问及叶道恒是否已经习惯了这里的高原气候时,他轻松地回答:“我们差不多来一年了,现在大家基本习惯了,只要不做剧烈运动就行。”


▲西藏国网项目被绵延的雪山环抱


然而,此时的我们,还未能深刻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分量。我们不知道,这份“习惯”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艰辛。在这片高寒缺氧的土地上,每一位建设者都用自己的坚韧和毅力,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02

从「8」点到「20」点


当晨曦初破,第一缕阳光穿透稀薄的空气,跃过皑皑雪山,跨过拉萨河,一座古朴而宁静的小镇便渐渐显露在眼前。此刻,时间刚过九点,对于镇上的居民而言,这尚是晨梦未醒的宁静时光,唯有觅食的牦牛,缓缓穿行于空旷的街道,悠然自得地舒展着筋骨。


▲清晨的西藏国网项目已经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而在项目现场,我们的同事已经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这边早上8点日出、晚上8点日落,所以我们上班的时间也相应推迟了一些,9点准时开工。”简单的话语中,透露出他们早已与这片高原的日升月落融为一体。


▲现场经理初末带领拍摄组参观项目现场

以及不能离手的氧气瓶


项目团队一共12人,是一个以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现场经理初末平时酷爱健身,也是大家眼中的运动健将。但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却成了众人眼中最“”的那一位。由于高原耗氧量增大,他每说两句话,都不得不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仿佛连呼吸都成了一种奢侈。来项目一年情况尚且如此,可以想象他们初到西藏开工时的吃力和艰难。


第一次做出镜主播的我,早已顾不上什么形象和表情,边走边聊这项基本技能几乎耗尽了我所有的氧气。狂风呼啸而过,带着刺骨的寒意,而语速过快引发的神经性头痛更是让我苦不堪言。我只能像一只疲惫不堪的卡皮巴拉,缓缓前行。


▲由于高反拍摄组四人的手指和指甲都泛起了紫色


而我们的摄像团队,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他们已尽量减少携带大型拍摄器材,但在这片变幻莫测的高原之上,时而空降的飞雪、时而肆虐的狂风、时而炙热的高原日光,让一日四季在这里得到了最为具象化的体现。每一个镜头的捕捉,都耗费了他们比平原上更大的力气和心血。仅仅一个小时后,我们的嘴唇便已染上了西藏独有的口红色号——缺氧紫,那是高原留给我们的独特印记。


▲高原天气变幻莫测,项目现场突然开始降雪


03

从「一天」到「一年」


午饭时间,项目同事特意腾出一间宿舍给我们休息。说是宿舍,不过是一排看起来颇有年代感的平房。且由于项目后期办公场地的缩减,这里的每一间宿舍都身兼数职,既是宿舍也是办公室。走进房间,只见两张床和两张桌子紧紧相依,除此之外,几乎无从下脚。


▲项目生活区和办公区


空间虽狭小,但这里却充满了家的温馨和团队的凝聚力。项目团队为大家配备了齐全的生活设施,特别是在房间的角落里还有一台弥散式制氧机,用以快速提供充足的氧气,为员工提供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宿舍角落的弥散式制氧机——高原生命之源


我们手捧着从镇上送来的盒饭,项目责任工程师郑博文边吃边和我们聊起了他的高原生活。他告诉我们,自从来到这个项目后,他已经瘦了十斤。这并不是因为他特意去减肥,而是因为在高原上,由于高反的困扰,大家都食欲不振,吃不下饭。甚至有的同事,已经瘦了整整二十斤。


▲氧气瓶成为高原工作的必需品


当我们还在为头痛、恶心所困扰,因大风低温而瑟瑟发抖,只能强迫自己为了下午的拍摄咽下白饭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来之前,我们虽然已经听说了很多困难,也做了不少心理准备,但只有真正踏上这片高原,呼吸着稀薄的氧气,才能深刻体会到那种身临其境的艰辛与不易。


这是我们拍摄团队的一天,但对于项目上的同事们来说,却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常态,而这样的日子他们已经过了一年多。


04

从「拉萨」到「更远的地方」


在拍摄间隙,我好奇地问项目上的同事们:“没想过不干了,回家吗?”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以一种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想过这个活很难,但没想到这么难。来都来了,硬挺着吧。”这句话虽然轻松,却透露出他们的坚韧。


▲拍摄组和项目同事了解建设背后的故事


我身后还有这么多兄弟跟着我干,我更不能留后路,必须得坚持下来”初末,作为现场经理,一直深耕于厂房建造领域。一个70米高的钢框架结构厂房,在他以往的经历中不过是个小项目。然而,当这个项目被置于4300米的高原之上时,所有的困难都被无限放大。他感慨地说:“去年冬天安装桁架时,正赶上风最大的时候,七八级的风让施工变得异常艰难,有效施工时间非常短。在平原上几个月能干完的项目,在这里我们加班加点干了一年多。”


“这是公司在西藏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我当安全负责人的第一个项目。”“当时项目亟需一个商务人员,我就过来了。”在他们的叙述中,那些难以想象的困难似乎都被轻描淡写地掩盖了,但那份乐观坚韧的精神却渐渐浮现出来。


▲西藏项目团队和摄像组合影


他们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在众多的身份中,“西藏建设者”成为他们共同的标签。他们的故事是拼搏的故事,是奋斗的故事,更是奉献的故事。在高原上,他们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也见证了无数次日出的壮丽。他们的身影,成为了这片高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高速沿线的山脉点缀着“建设美丽西藏”字样


然而,这些故事并非仅仅属于他们。它们同样属于无数一局发展人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从银装素裹、雪原广袤的林海雪原,到白沙碧浪、如梦如幻的天涯海角;从巍峨壮阔、气势磅礴的世界屋脊,到温婉细腻、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一局发展人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应公司之需,响国家之召,将建设者的汗水洒遍祖国大地,在全世界留下拼搏奋斗的印记。


这些故事,是对一局发展人精神风貌的最好诠释。而这些故事,还在不断地被续写。


摄影:杨思阳 王富灵

编辑:袁婷,李海博

审核:成勇,吴洋

内容来源: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微信号:yijufazhan)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

转载前请私信或留言取得允许

转载时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

对无授权转载引发的任何后果由发布者自行承担

同时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保留追诉权利

一局发展在,专业可信赖

官方视频号丨扫码关注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系2022年《财富》世界 500 强第 9 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三级独立法人单位,我们秉承“专业 可信赖”的企业品格,打造“1+4”产业布局,用我们的承诺和智慧雕塑时代的艺术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