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中国信托业1979年正式恢复经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步伐,已走过45个年头。信托业经历了反复的市场磨砺和持续的制度规范,既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也有宝贵的发展经验,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金融子行业发展之路。
而今,在《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落地实施背景下,中国信托业站到更高发展阶段的新起点,也引发了业内业外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不断改革 探索前行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信托业的重新开启。
一方面,按照当时渐进式改革的思路,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承担了金融改革试验田和生力军的角色,对发行外债引进建设资金,建立债券、股票、基金市场,发展货币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领域的增量改革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另一方面,信托业客观上还发挥了中国金融风险防火墙和宏观经济泄洪区的功能,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循环互动中起着特殊的促进和缓冲作用。
但也正因为其承担着增量改革、局部试验和周期调节的使命,使得信托业的功能定位长期模糊,加上局部改革的综合配套制度不完善,机构、业务乃至行业发展经常受到宏观调控和政策转向的影响,导致冷热交替,治乱循环,风险不断暴露,行业承担了巨大的调控和整顿成本。
1982年后监管机构陆续推出多项政策举措,清理非银行金融信托机构。2001年,《信托法》正式颁布,明确了信托法律关系、法律地位和业务范围。2007年,新版《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法规正式施行,在组织形式上,“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为“信托公司”。
在功能定位上,信托公司从“融资平台”向“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机构转型。
2010年,《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颁布,信托行业“一法三规”监管框架正式形成。得益于宏观环境相对良好、投融资需求较为旺盛、居民财富管理要求日益高涨、信托行业定位逐步清晰、信托业务在分业金融体制下的跨市场资产配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等有利因素,信托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快发展。
2007年末,我国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还不到万亿元,截至2017年末,全行业管理资产规模已达26.25万亿元。但业务开展中长期存在的刚性兑付、通道化、资金池、高杠杆等风险隐患也日益显现。
▌从资管业务向财富管理升级
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颁布,揭开了中国金融体系中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规范监管的序幕。资管新规基于信托法理定义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内涵,同时也意味着间接扩展了中国信托业的行业外延。
找项目 找产品 约同行
知识分享 行业交流
往期精彩文章:
恒天互联-服务信托中台信息系统
信而托
恒天互联
恒天互联(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信托业金融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成员单位。公司始终围绕着金融与科技两大核心能力开展业务,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全面精准高效的制定解决方案,赋能金融行业和金融服务行业。多年来,为多家银行、信托、支付、结算等机构制定业务专项系统解决方案,开发了例如:账户(钱包)和子账户系统、头寸管理系统、预付费管理系统等。
基于对信托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服务金融行业的经验,打造出“两中心+多个业务前置”的服务信托大系统,可一举解决服务信托系统“条块化”难题。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文章发布为了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章下面留言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