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丨广东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座谈暨情况介绍会

民生   2024-11-15 21:03   广东  


11月1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广东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座谈暨情况介绍会,介绍广东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情况。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许金洲主持会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省林业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参会并介绍有关情况。以下是座谈暨情况介绍会实录。


许金洲: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省直兄弟单位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广东在全省经济总量连续35年领跑全国的基础上,生态环境质量取得历史性改善,创造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奇迹。今天,受徐晓霞厅长的委托,我们在这里召开广东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座谈会,也叫情况介绍会,就是为了更好总结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成效和经验。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也得到了省直有关兄弟单位的支持,也向各位媒体朋友提供了近年来广东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的材料,为了推进这项工作,我们今天召开座谈会。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处一级主任科员曲超同志,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副处长段珍雁同志,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岢,省能源局综合处副处长崔阿龙,省林业局绿美办正高级工程师陈传国,还有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大气处、水处、环评处、宣教科技处、宣教中心、环科院主要负责同志。我是今天会议的主持人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许金洲。


参加座谈会的媒体朋友有:中国环境报社融媒中心主任童克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张怀水,中国环境报社记者张倩,还有中国环境报广东记者站站长刘晶、南方日报记者张子俊、羊城晚报记者许敏、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中国环境报广东记者站郑秀亮。欢迎大家的到来!


根据会议安排,本次座谈会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由我简单介绍广东生态环境部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情况;二是请省直有关兄弟单位的代表介绍本部门开展工作的情况;三是与媒体记者朋友交流活动,回应大家关切的问题。


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广东生态环境部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情况。


2014年至2023年,广东省GDP从6.8万亿元增至13.6万亿元;全省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之一的PM2.5浓度从41微克/立方米降至21微克/立方米,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84.7%升至91.4%。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2%,PM2.5为19微克/立方米,珠三角9市全部上榜国内168个考核重点城市前20名。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2.5%,创近十年来最好水平。


从这一点来说,广东以占全国1.9%的国土面积、6.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承载了全国9%的常住人口和10%的经济总量。在这种情况下,环境质量能够持续不断地改善,确实是做了不少努力。


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作为新征程上广东“走在前列”奋力实现的“十大新突破”之一,把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制造强省”等重大决策部署和考核。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广大企业、社会公众,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绿色布局,让发展更充分、保护更科学


一是严格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广东在2023年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动态更新。近日,省委深改委会议又研究讨论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建立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的生态环境分区分类管控策略。目前,全省生态空间面积划定为6.34万平方公里,比例保持在35.28%,为广东的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在科学保护前提下让发展更充分。与此同时,指导相关市、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目前有3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广东目前获批9个),积极探索“两山”转换路径和机制,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二是助力打造海上新广东打开绿色发展大格局。大家都知道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相当丰富,拥有全国最长大陆岸线4000多公里,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我们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在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美丽海湾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海洋装备制造业、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广东海洋经济发展。


三是务实建设“集聚生产、集中治污”工业园区。广东是制造大省,企业数量也是在全国比较多的。广东在集聚发展、集中治污,从源头控制上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广东电子制造业比较发达,电镀、线路板、喷涂等方面企业比较多,如果散乱地发展,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早期在惠州龙溪、江门崖门、中山小榄等把一些散发在各地的企业集中归类到园区里进行管理,电镀园区先后建成并稳定运营,既有效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其中,崖门电镀园区通过全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试点评估。此外,汕头潮南,潮阳、揭阳普宁等地,以中央环保督察练江流域综合整治为契机,推进印染企业“弃污进园”,实现环境治理和产业升级“双赢”,练江从“污染典型”成为“治污典范”。我们作了相关的报道,各家媒体也持续地做了宣传。


四是“企业上楼”“洗地换新”腾出土地空间。广东企业多、土地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在珠三角地区寸土寸金的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破解土地空间和环境容量瓶颈,也是广东绿色发展面临的任务之一。除了产业入园,各地在实践中推出不少创新之举,如“企业上楼”“洗地换新”等。广州市积极探索污染土壤“修复工厂”模式,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保障城市快速开发建设用地需求,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五是改革创新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实施全省总量指标“一本账”管理,将闲置的、零散的、碎片化的、低效使用的总量指标统筹起来,服务支持全省重大项目、优质项目、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项目开工建设。我们探索建立了比较好的有效的机制,目前在广东没有列入重大项目而无法上马的项目,只要有,全省就积极统筹起来。


二、推动绿色发展,让发展更高效、保护更有效


在这方面主要是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联合发改、经信等有关部门,实施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传统行业绿色化改造,同时围绕家具建材、智能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开展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如铝型材和陶瓷行业是佛山两大特色、传统支柱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多、固体废物量产生大的行业。佛山市在“无废城市”建设中,以“行业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固废资源化”,推动铝型材和陶瓷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让两大产业发展“既绿色又红火”。全市铝型材和陶瓷行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改造,建成“无废工厂”26家。全市陶瓷污泥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4%,对铝型材行业二次铝灰渣利用处置能力达到18万吨/年。铝灰渣一度成为广东危废处置的一大难点,让企业很头疼,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点问题。


二是助力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我们积极推动环评改革先行先试,探索开展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园区内同类项目环评实行“打捆”审批,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优化营商环境的“广东速度”。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11.6%,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2.2个、6.9个百分点。广东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1—5月,广东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为100.49万辆,稳居全国首位,占比全国达25.9%。同时,为解决海量的退役电池处理难题,结合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省生态环境厅结合实际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促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工作,不仅为废弃设备找到良好“归宿”,同时发展壮大广东环保产业。


三是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截至2024年4月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及其他装机超过7000万千瓦,占省内总装机比重超过35%,为广东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以核电为例,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大力发展广东核电能源。目前广东省核电项目已经在深圳、阳江、台山、惠州、廉江、陆丰等地落地开花,当前在运核电机组14台(在建和已核准8台机组),装机容量达1614万千瓦,全国占比超过28%,位居全国首位。广东是核电大省,整个沿海地区从湛江一路下来基本上都遍布了核电站。“十四五”以来广东核电年发电量突破1200亿千瓦时,以占省内约8%的电源装机容量贡献了占省内约16%的发电量。广东也是用电大省,有16%的电量是由广东核电提供的,为守护“广东蓝”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65.05亿元,居全国区域碳市场首位,碳市场规模居全国区域碳市场第一、全球碳市场第四。这几年我们积极地推动这项工作,也取得了如此明显的成效。加快推动低碳创新示范试点建设。争取广州、深圳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启动第一批48个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支持和指导广州市南沙新区和深圳市福田区创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


三、强化绿色支撑,让发展更绿色、保护更深入


主要做了这么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良好环境支撑。坚持大气污染协同防控,广东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先行,稍后将有一则短片请大家观看。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连续9年全面达标,2023年AQI达标率为94.8%,是“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改善幅度全国排名第二,PM2.5浓度去年降至21微克/立方米,今年前三季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在6个经济大省中继续保持第一。坚持三水统筹治理,实施重点断面攻坚,2023年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1.9%,较2020年提升4.6个百分点,广东水网比较丰富,工业也比较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劣Ⅴ类断面全面清零。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92.3%,是二十年来最好水平,珠江口海域水质首次达到“十四五”攻坚目标。坚持地上地下协同治理,强化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十四五”以来,广东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3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等次。全省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跨入全国第一梯队。美丽广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也成为高科技、新质生产力项目投资兴业的发展热土。


二是强化现代管理支撑。部省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打造大湾区生态环境“硅谷”,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优化生态环境执法方式十二项措施,为绿色生产力发展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联合金融等部门深入推进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绿色贷款余额超过3万亿元,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建立省级EOD试点库,深圳盐田、肇庆广宁EOD项目顺利融资落地。此外,加强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海洋、林业、水利等部门联系,助力推进相关领域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社会公众支撑。广东率先在全国制定出台《广东省环境教育条例》,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增强环保内生动力,推动环保全民行动、全民自觉。持续开展“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推进220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也排在全国前列。同时,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东莞将志愿服务作为对企业包容审慎执法监管的创新举措,受到企业好评和生态环境部领导批示肯定。广州搭建碳普惠推广平台,22万市民成为平台注册用户。市民通过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即可在该平台获得低碳分,用于兑换一些商品或折扣券。广泛开展“美丽广东,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广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砥砺奋进,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样本”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就是我的简要情况通报。


许金洲:为了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广东环境保护工作,请各位再观看一则短片。



许金洲: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省直兄弟单位今天上午对广东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工作进行的介绍。感谢媒体朋友们专程到广东采访,欢迎大家深入走访各地市,挖掘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做法,讲好美丽中国建设广东实践故事。


今天上午的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


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众网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点击 在看 ,一起助力生态环保



广东生态环境
环境工作交流新平台,环境政务服务新窗口,环境文化传播新渠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