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但仅仅不到三个月时间,红军人数就从八万多锐减到三万多。错误的军事路线造成了巨大的牺牲,红军士气空前低落。
“形势危急,不能再让李德这么瞎指挥下去了!”王稼祥、张闻天等人很快达成共识,得让毛泽东同志出来指挥。
历史长河浩荡向前,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当时的与会人员不会想到,这个为期三天的会议会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在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当时的红军在“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下,接连遭遇惨重损失,被迫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当时“左”的领导在行军路线问题上缺乏判断,罔顾实际情况,固执地执行“洋”顾问制订的方案,导致红军连吃败仗。
眼看国民党军队对我们的包围圈正在逐步形成,党和中国革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战士们的失望情绪几乎达到了顶点,很多人对前途感到绝望。
对此,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结合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大量事实,对博古、李德等人提出的“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放弃苏区一寸土地”“短促突击”等口号,以及“左”倾军事路线造成的重大错误进行了系统地批判。他的发言高屋建瓴,论述鞭辟入里,一下抓住了问题实质,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
经历了惊涛骇浪的斗争后,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坚定信念,才能不断奋起、淬火成钢。在绝境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检验。正是凭着对崇高革命理想的矢志坚守,党中央和红军才得以转危为安,中国革命才得以化险为夷。
——实事求是,才能取得进步、走向胜利。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从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出发提出战略战术原则的正确性,从而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独立自主,才能掌握前途、掌握命运。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就党自己的重大政治、军事问题作出决策。这既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又是党走向独立自主的一次历史性跨越。随后,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定。
——团结统一,才能万众一心、无坚不摧。长征途中,党和红军的很多重大问题,是通过讨论研究,取得一致,作出决定的。遵义会议的结果,在新的基础上加强了团结,共同努力战胜了风险和危机,把革命事业引向了胜利的方向。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正处在吃劲奋斗的攻坚期、加油加压的冲刺期,让我们在探索中反思、在挑战中开拓,在遵义会议精神的光芒下,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作者:葛 欣
编辑:金 晶
校对:苏 健 杨 洋 李晓艳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钧正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