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二师铁门关市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有效路径,把文化润疆工作作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的重中之重加以实施,以文培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促融,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中华文化的涓涓细流浸润各族职工群众心灵。
以文培元
10月18日,二师铁门关市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暨“雄关大讲堂”——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辅导。
10月18日,二师铁门关市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暨“雄关大讲堂”——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辅导。
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文化学教研部文化人类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自治区文化产业人才智库专家刘颖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主题,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和时代背景、丰富内涵、贯彻落实的战略部署等方面,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专题辅导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以抓住“关键少数”为切入点,以带动“绝大多数”为着力点,建立“四个以学”长效机制,用好“党委会议带头学”“集体研讨专题学”“读书班常态学”“雄关大讲堂精准学”“三会一课普遍学”的模式,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承包定额身份地,开展自主生产经营……”近日,一场以“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团镇好职工”为主题的宣讲在二二三团园二连职工大讲堂展开,基层宣讲员李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职工讲述“好职工”需要具备的能力,深受职工群众喜爱。
从寒冬腊月到春暖花开,从“会场”到“现场”,师市始终坚持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深入到哪里,培育打造“雄关蒲公英”等基层宣讲品牌,形成集中式宣讲、领导干部带头讲、典型模范引领讲、宣讲团队进驻讲、田间地头跟随讲等“线上线下”宣讲模式,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民心、落地生根。师团两级宣讲团深入团(镇)、连队(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面对面互动式主题宣讲870余场次、覆盖各族干部职工群众15.5万人次。
师市还坚持用“百姓话”“小故事”讲“百姓事”“大道理”,依托师市融媒体中心宣传矩阵,全媒体开设“二十大精神在二师”“习声习语”等专栏,发布党的创新理论4463条,全网传播量3621.1万人次。
师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学思想、说变化、晒幸福,把党的创新理论从“书面语”变为“聊家常”,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实”的内容、“活”的方式、“俗”的语言“走”进群众心里……
以文化人
漫步在三〇团园三连,各式各样的墙绘整齐分布在道路两旁,一幢幢居民房“披”上了彩色的“外衣”,军垦一代、二代、三代的故事和建连史让原本洁白的墙面“动”了起来。居民通过墙绘了解到党史、兵团史等知识,营造了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浓厚文化氛围。
三〇团文化墙一隅
“连队变得越来越漂亮,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舒畅了,散步时看到墙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总想停下脚步细细观看墙面上的军垦故事。”三〇团园三连居民陈恒权说。
兵团红色资源以及军垦文化是兵团人在屯垦戍边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资源见证和记录了兵团发展的每个阶段,是了解兵团建设历程,弘扬兵团红色精神的文化形态载体。
学生在三〇团园三连开展研学活动。
三〇团园三连秉承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发展思路,在营区灯杆上安装了20个一体化音柱,循环播放红色歌曲,让居民和游人在连队感受到浓厚的兵团文化氛围;绘制了总面积3700平方米的室外文化墙,通过不同主题讲述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光辉故事和建连史,打造室外青少年教育基地,用兵团文化培根铸魂;利用2.5公里长的绿色林荫环境优势,打造“重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旅游路线,讲述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老兵精神,现存的迎宾楼、戈壁花园亭榭、春光满园大门、11米“开拓进取·科技兴园”水磨砖石碑等一批遗迹记录着兵团三代人艰苦奋斗的过程,每年返乡探望的知青都会在这些遗迹前驻足合影,回忆难以忘怀的岁月。
二十一团八连的大型浮雕墙
在焉耆垦区开都河畔,二十一团八连将“红色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新增长极,积极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建设“热血兵团、红色记忆”展台10座以及以“兵团精神”为主题的大型浮雕墙1座,成为红色研学活动的又一重要场所,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我们与二十一团的学生一起学习了兵团史,还通过徒步远行和拔河比赛结识了新朋友。”在二十一团八连参加研学活动的焉耆县查汗采开乡中心学校学生艾尔登桑说。
师市各团(镇)在和美连队建设中,注重融合运用中华文化、军垦文化元素,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不仅让各团(镇)连容连貌焕然一新,还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追寻兵团历史、感悟军垦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有效发挥了兵团文化、军垦文化的教育功能,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入脑入心。
以文育人
初冬时节,天气渐寒。在铁门关市图书馆,暖黄色的灯光、整齐摆放的图书、舒适的桌椅,吸引了不少市民来这里静静享受惬意的阅读时光。
铁门关市图书馆一角
“图书馆离我家很近,书籍种类齐全,还特别温暖,我喜欢在闲暇时过来看看书,放松一下,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孔雀佳苑小区居民赵秀颖说。
回应职工群众文化新需求新期待,师市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团(镇)、连队(社区),初步构建起师市、团场、连队(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化真正有效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中,实现“润”的功能与作用。
在三十四团农家书屋内,职工群众正在阅读。
“我们推进图书馆总分馆机制,实现基层文化阅读服务体系的提档升级和资源整合,为师市辖区14个团(镇)、170余个连队(社区)职工群众提供便捷、舒适的阅读和文化休闲服务,成功构建‘15分钟文化阅读圈’。同时,还推出‘铁门关数字图书馆’,图书资源达80万册,让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进行线上阅读。”铁门关市图书馆负责人郑琛贤说。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是时代所需,也是群众所盼。
二二三团开展以“写规范字,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规范汉字书写活动。
近年来,师市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建成215个直达连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800余支志愿服务队5.7万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800余场次,服务群众23.95万人次,绽放出一朵朵文明之花,打造出一道道文明风景……
以文促融
“咏诗咏史咏边塞韵,看山看水看丝路雄关……”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届诗词大会决赛会场周边墙面上的诗句成了观众诵读、追捧的佳词妙句。
2024年5月至8月,“冀疆情深 诗漾古丝路 文润铁门关”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届诗词大会成功举办,吸引了全国各地3万余名选手共赴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领略诗词之无穷魅力。从7岁幼童到古稀老人,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活动引领大家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记者:王云鹏
编辑:张静 周娇娇 责编:朱蕾 李莉
审核:徐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