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穿梭于超市的农产品区,面对琳琅满目的水果、蔬菜和谷物,或许很难想象,在过去70年里,这些看似新鲜健康的食物,营养含量却在悄然下降。
华盛顿大学的气候变化与健康专家克里斯蒂·埃比直言:“我们祖父母吃的东西比我们现在吃的更健康。”这一现象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着诸多科学研究作为支撑。
营养流失:确凿的数据警钟
2024年《食品》杂志(Foods)的一篇科学文献综述,将这种下降描述为“令人担忧”,并视为“对子孙后代健康的最大挑战”。
早在2004年12月,《美国营养学院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就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研究。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比美国农业部1950年和1999年公布的营养数据,详细记录了43种园艺作物中13种营养成分的变化。
结果显示,这些未经加工的水果和蔬菜,蛋白质、钙、磷等含量下降,而这些营养对于骨骼牙齿构建、神经功能维持至关重要。铁含量下降影响氧气输送,核黄素含量降低影响脂肪和药物代谢,维生素C水平降低则不利于组织生长修复和免疫功能。其中,蛋白质下降幅度达6%,核黄素下降38%。西兰花、羽衣甘蓝和芥菜的钙含量,瑞士甜菜、黄瓜的铁含量,芦笋、羽衣甘蓝等的维生素C含量,都有显著减少。
此后,更多研究不断证实这一趋势。2022年1月《食品》杂志研究发现,1980年至2010年间,澳大利亚种植的部分蔬菜铁含量明显下降,甜玉米、红皮土豆等铁含量下降30%-50%。
背后黑手:现代农业与环境因素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造成营养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追求更高的作物产量,农民采用灌溉、施肥和收割等方法,却破坏了土壤健康。这些方式扰乱了植物与土壤真菌之间的重要相互作用。
植物与关键真菌存在共生关系,真菌如同植物根系的延伸,能增强植物从土壤中获取营养和水分的能力。但高产农业消耗了土壤,损害了这种共生关系,导致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减少。
同时,产量提高意味着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要分布在更多作物上,营养成分被稀释。而且农民按作物重量获得报酬,这促使他们更注重产量而非营养。
大气中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也在削弱食物的营养价值。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来生长,但当小麦、水稻等作物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中时,会产生更多以碳为基础的化合物,导致碳水化合物含量升高。同时,作物吸收水分减少,从土壤中吸收的微量营养素也随之减少。
连锁反应:从植物到动物制品
营养流失不仅影响植物性食物,对肉食者也有连锁反应。
牛、猪、山羊和羔羊食用的草和谷物营养减少,使得肉类和其他动物制品的营养也不如从前。
例如来自再生农场的菠菜,其酚类化合物含量约为普通超市所售菠菜样本的四倍,而普通农场的营养流失问题,间接影响了以此为食的动物及其制品。
水果、蔬菜和全谷物虽仍是健康食物,但营养下降趋势如果持续,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营养素缺乏的情况,或难以通过营养预防慢性疾病。
小麦和水稻占全球消耗热量的30%以上,饮食严重依赖这些谷物的低收入人群,可能受到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减少的影响,甚至引发缺铁性贫血等营养缺乏疾病。
1. 健康防线的悄然崩塌
2. 慢性疾病风险的暗流涌动
营养流失使得食物作为预防药物的价值大打折扣,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同暗流般在人群中涌动。
许多研究表明,长期摄入营养不足的食物,会导致身体内部环境失衡,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例如,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 弱势群体的沉重负担
营养流失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尤为沉重。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低收入人群主要依赖小麦、水稻等谷物作为主食。由于这些谷物的营养成分不断下降,他们面临着严重的营养缺乏问题。
鉴于目前全球变化趋势,农产品营养水平短期内难以提高。
据2017年《环境健康展望》杂志研究预测,到2050年,土豆、水稻、小麦和大麦的蛋白质含量可能再下降6%-14%,部分国家饮食中的蛋白质可能损失超5%。
对于大多数而言,最健康的做法是继续食用各种农产品。虽然营养密度下降很多,但通过食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和蔬菜,仍是满足营养需求的首要选择。
就目前食物营养流失的情况而言,通过日常饮食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补充,食用膳食补充剂就成为现在保证营养充足的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