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萍: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逻辑

文摘   2024-11-12 18:16   湖南  





编者按

郴州市委党校主办刊物《新征程》2024年第3期刊发郴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刘亚萍的文章《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逻辑》,红麓公众号现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系列重要文件中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形成了包括确定目标、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决策、执行决策、检验反馈等环节的完整逻辑闭环,这充分彰显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的科学性。

“为民改革”锚定改革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因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指出“为了人民改革,改革才有意义”。

“应民所呼”识别改革重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确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把“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从《决定》的谋篇布局也不难看出,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因为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增进人民福祉也应以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为基础。

“对民负责”彰显改革决心。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一针见血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敢于不断啃硬骨头、涉险滩,最根本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民负责”的特有属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

 “靠民改革”厘清改革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是对人民改革主体地位的深刻诠释,充分彰显了“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人民至上”制定改革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出“改革为了人民”,而且强调既要为人民长远计也要为人民眼前谋。他明确指出“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也要“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跃然纸上。

“对民尽责”执行改革决定。《决定》的最后对全党提出了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

“人民满意”检验改革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决定了人民是改革成效评判人。《决定》把“推动人全面发展”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因此以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评判标准,将不断推动改革走向深入、走向全面,使改革获得“永动力”。


来源:新征程

作者:刘亚萍

编辑:李雯

责编:李关 文旆 曾勇超


红麓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