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与湖泊的相互作用
湖泊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有三种基本方式:有些湖泊的整个湖床都有地下水流入;有些湖泊的整个湖床都有渗入地下水而损失;但也许大多数湖泊的部分湖床有地下水流入,其他湖床则有渗入地下水而损失水(图 1)。虽然湖泊的这些基本相互作用与溪流相同,但在几个方面却有所不同。
图 1. 湖泊可以接受地下水流入(A),也可以通过渗入地下水而流失水(B),或两者兼而有之(C)
天然湖泊(即没有水坝控制的湖泊)的水位变化通常没有溪流的水位变化快;因此,湖泊的岸坡蓄水不如溪流重要。蒸发对湖泊水位的影响通常大于对溪流水位的影响,因为湖泊的表面积通常比溪流的许多河段要大,遮蔽程度也较低,而且湖水的补给也不如溪流的河段那么容易。湖泊可能存在于地貌的许多不同部分,并可能与复杂的地下水流系统相关联。冰川和沙丘地形中的湖泊尤其如此。此外,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沉积物通常多于溪流。与溪流相比,这些渗透性差的有机沉积物会对湖泊的渗流分布以及水和溶质的生物地球化学交换产生更大的影响。
水库是人工湖,主要用于控制地表水的流量和分布。大多数水库都建在溪谷中,因此具有溪流和湖泊的某些特征。与溪流一样,水库的水位也会大幅波动,库岸蓄水量可能很大,而且通常会有持续的水流通过。与湖泊一样,水库的水也会因蒸发而大量流失,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物质也会大量循环,溶质与有机沉积物之间也会进行广泛的生物地球化学交换。
地下水与湿地的相互作用
湿地存在于导致地下水向地表排泄或阻止水从地表快速排出的气候和地貌中。与溪流和湖泊类似,湿地可以接受地下水流入,也可以补给地下水,或两者兼而有之。占据地表洼地的湿地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与湖泊和溪流类似。但与溪流和湖泊不同的是,湿地并不总是占据地表的低点和洼地(图 2A);它们也可能出现在斜坡上(如沼泽地, fens),甚至出现在排水分界线上(如某些类型的沼泽, bogs)。沼泽(fens)是通常接受地下水排泄的湿地(图 2B);因此,沼泽(fens)可持续获得溶解在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沼泽(bogs)是占据高地(图 3D)或大面积平地的湿地,其大部分水和化学成分来自降水。
在陡坡地区,地下水位有时会与地表相交,导致地下水直接排到地表。这些渗流面(图 2B)上的恒定水源有利于湿地植物的生长。在地下水位坡度断裂处(图 2B)向下的地貌部分,以及地质单元的地下不连续性导致地下水向上流动的地方(图 2A),也为湿地植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许多湿地位于溪流沿岸,尤其是水流缓慢的溪流。虽然这些沿河湿地(图 2C)通常接受地下水排泄,但它们主要依靠溪流供水。
图 2. 湿地的水源可来自地下水排泄(A)、渗流面和地下水位坡度断裂处的地下水排放(B)、溪流(C),以及在湿地没有溪流流入且地下水坡度远离湿地的情况下的降水(D)
沿河和沿海地区的湿地由于受到周期性水位变化的影响,其水文相互作用尤为复杂。沿海地区的一些湿地受到非常可预测的潮汐周期的影响。其他沿海湿地和沿河湿地则更多地受到季节性水位变化和洪水的影响。降水、蒸散作用以及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共同作用,形成了湿地独特的水深模式。
水文周期是湿地科学中常用的术语,指水位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水文周期会影响湿地的所有特征,包括植被类型、养分循环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和鸟类的种类。
主要区别
在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方面,湖泊与湿地的一个主要区别是水在湖床中流动的难易程度。湖泊的周边通常较浅,波浪可以带走细粒沉积物,使地表水和地下水自由互动。而在湿地中,如果湿地边缘附近存在细粒和高度分解的有机沉积物,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和溶质转移可能会慢得多。
与湖泊相比,湿地中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作用的另一个差异是由湿地中的根系植被决定的。湿地土壤中的纤维状根垫对水流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因此,出水植物根系的吸水导致地表水与湿地沉积物孔隙水之间的大量交换。即使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交换在湿地沉积物底部受到限制,水也会在土壤上部区域进行交换。
(编译于USGS的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