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媲美北大,
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
1901年,经历过“庚子国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一片衰败。清廷迫于压力宣布“新政”,并下诏书要求各省设立大学堂。时任山西巡抚的岑春煊奉诏,合并两所旧书院筹办山西大学堂。此外,英国耶稣教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提议在太原创办近代中西大学堂。
1902年,山西大学堂在太原正式成立,成为全国仅有的三所大学堂之一,和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一同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李提摩太又建议中西大学堂与山西大学堂合并办学,并分设中西学两部。因此,与传统旧书院改建的学堂不同,山西大学堂从创办开始走的就是“中外融合”的办学道路。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颁布的新教育法令,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取消原来的“专斋”,设立预科和本科,均有文法工三科。这就奠定了学校日后发展为文理多科综合性大学的基础。
1918年,山西大学校被列入国立范围,称为“国立第三大学”。彼时,全国公立大学仍只有北京大学、北洋大学和山西大学三所。因此,山西大学也是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此后的三十多年里,学校先后改名山西大学、国立山西大学,并入了山西省省立法学校、教育学院、工业专科学校等学校或院系;学校经历抗日战火,停办又复校,各学院分别迁往山西其他城市又重返太原,重返后又迁往北平和张家口等地。
这段“穿越”战火的时期,办学条件艰苦,但学校却从未放弃 “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光荣传统。
根据当时的经济系学生柴作梓回忆:“条件确实太差,困难确实太多,但这样的老师严教,这样的学生善学。”
“这是一个锤炼风骨、精神的时期。”行龙说,在此种环境中孕育的吃苦耐劳、精研苦学的精神成为学校日后发展的推动力。
也是在这段时期,学校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曰伦、“中国石油地质的奠基人”孙建初、福州大学的创始人兼第一任校长贾久民等先辈,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还曾在此任教。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山西大学终于熬过战火重返太原侯家巷校园;1949年,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设有文、理、医、工、法五个学院,法律系并入北大。
成就多所985,自己却......
然而,就在山西大学成为新型社会主义综合大学后三年,它的辉煌却按下了暂停键。
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山西大学的五个学院迁出,或合并组建为新大学,或并入其他大学。
(图源:学校官网)
北京科技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冶金工程获评A+,这个专业同时也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这个专业来源于当初山西大学的工学院; 接收纺织工程、采矿工程系的西工大如今已是全国闻名的985高校; 人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经济、工商管理、会计三个系都是从山西大学并入的; 不仅如此,在山西大学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等4个系基础上建立的太原理工大学,更是成为山西省唯一的211高校。还有如今的山西师范学院、山西医科大学,也是在山西大学原来的学科基础上组建的。
山西大学在1953年院系调整中的得失姑且不论,但将之称为三晋高等教育的“母机”则毫不过分。
蛰伏20年,挺进双一流,发顶刊
1.山西大学-学校简介、历史沿革
2.百度百科-山西大学
3.个人图书馆-《山西大学的拆分之痛》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