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陈sir看世界,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接收陈sir推送
最近,我发现身边的人对新闻时事越来越不感兴趣了。
大家宁愿刷刷短视频,也不愿意看看新闻联播。这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我们对时事变得这么冷漠?
我思考再三,得出以下结论。
1.生活压力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忙得像陀螺一样转,还要应付高昂的房租和生活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9817元。这点钱在大城市里可真不够花。忙着养家糊口的人哪有心思关心国家大事?
2.贫富差距过大
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也让人心寒。好学校、好医院都被有钱有势的人占了。
普通老百姓想上个好大学,看个好医生,难度堪比登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说明贫富差距不小。
看到这些,人们自然会觉得,关心时事有什么用?又改变不了什么。
3.信息过多
信息太多也是个麻烦。打开手机,新闻像潮水一样涌来。真的假的,重要的不重要的,都混在一起。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
这么多人在网上发布信息,谁能分得清真假?长此以往,大家就对新闻失去了兴趣。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普通人感觉自己的声音微不足道。重大决策都是上面定的,我们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3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影响公共政策。
这种无力感让人觉得,关心时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的教育也有些问题。学校里只教孩子们考试,不教他们怎么做公民。
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这些重要的东西都被忽视了。结果就是,长大后的人不会独立思考,也不关心社会。
社交媒体也在推波助澜。算法总是给我们推荐我们爱看的内容,久而久之,我们就活在了信息茧房里。
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23年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了4.8小时。这么长时间都泡在同质化的信息里,视野能不变窄吗?
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很多人选择了独善其身。但是,我想说的是,冷漠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事虽然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一项新的教育政策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孩子的未来;一个经济决策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钱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媒体素养,学会分辨信息的真伪。
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哪怕是从社区小事做起。政府也需要提高决策的透明度,给普通人更多参与的机会。
总之,对时事的关注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而应该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一种责任。
我们不需要成为专家,但至少要保持基本的关注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毕竟,这个社会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说说。
文章写完不易,希望看完点个「点赞,在看,分享」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