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把人民建议征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畅通渠道、完善机制、多元参与,探索打造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普陀实践样本。
一、擦亮“零距离”品牌,推动“为政者”与“建言者”深度互动。一是“打开门”征建议。在全区34个“邻聚里”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站、多个公共服务体配备红色“人民建议征集邮筒”的基础上,扩大布局,在商业综合体、楼宇园区设立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在人流密集场所广泛投放“人民城市建言有我倡议书”,让群众随时、随地可提建议。同时,创新网上征集载体,持续提高建议征集的响应度和展示度。二是“面对面”听建议。探索和深化领导带头下沉基层一线,面对面听取人民建议的有效机制,将听建议与大调研、开放月、“民心工程”落实情况等紧密结合,同时将“面对面”听建议机制运用到“两新”工委工作之中,探索推进“两企三新”协商机制,畅通意见建议渠道,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壮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地区转型发展集聚智慧和力量。
二、探索“跨领域”合作,推动“好点子”到“好决策”的无缝衔接。一是紧扣社会热点。以“大城小事”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试点出台《非机动车管理指引》,从“金点子”到“金钥匙”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路径逐渐形成。下一步,普陀区将开展“大城小事”普陀版本——“N+10+X”大讨论系列活动,10个街镇以及团区委等职能部门,结合区域特点和领域特色,分主题开展大讨论,实现“聚基层智慧、解身边难题”活动全区域、全领域、全覆盖。二是围绕民生所向。普陀区以多部门联合征、面对面座谈征、设置问卷云上征等方式,推动各级各部门形成勤于问民需、乐于听民声、善于汲民智工作机制逐渐成熟。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12345信息数据分析,研判群众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形成人民建议征集主题,变意见为建议、变不足为督促、变缺位为补位,聚焦基层实际需求和资源缺口,丰富问题线索来源,畅通问题发现机制,让建议“活”起来。
三、注重“制度化”建设,推动“好做法”到“金名片”的全面升级。一是强化协同,提高部门履职力。细化“梳理研判、转办摘报、调研论证、协调督办、沟通反馈、落实转化、表彰奖励”七大环节,强化对重要建议的调研论证和交办督办,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同时,上线“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人民建议征集通道,努力实现民之所盼和公共服务、民之所需和政策供给的有效对接。二是强化互动,提高群众满意度。对收到的人民建议,注重及时联系和沟通反馈,努力以“温度换满意”,并通过实物兑换等方式不断创新与建议人反馈互动方式。同时,发布《优秀人民建议奖励办法》,定期评优、表彰、奖励,让群众更有认同感、更有积极性,带动和影响更广泛的群众参与人民建议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