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磨合,在今天前我从来没有细细琢磨过这个词“磨合”。下班,顺路去接春总。她出门开会三天,今天回来。办好事情,刚好赶得上去车站接。本也不打算去,但春总发信息说:不要去接她,她自己打车回。心想打车也是堵。要是春总说坐地铁回家,没准我就真不接她了。我这脑回路也是没谁了,任谁在职场这么好的机会不都得排除万难去接老大呢?我真就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既然她打车堵,我开车也堵,那不如我去接她,我俩一起堵 ,车上还能聊聊工作。这几年,我们俩习惯了一坐上车就聊工作,好像我们的办公室、办公桌就是一辆移动的小轿车。
跟随春总十几年,对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照顾都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的家人,这其实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比如我上面的那不准备去接她的心理一样,熟悉了,关系近了,就容易少了些尺尺度和分寸。我们也确实会因为拿捏不准到底是以家人、亲人的身份相处,还是工作中的同事、上下级相处。我觉,能很好的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站在怎样的立场和位置,是需要智慧的。而我,却总是在一些时候缺那么点智慧的的观照。
我们一行四人,我是跟随春总最久的。有些地方,我自认为相比之下我的分寸还是有的,只要是对事,我脑袋是极其清晰的。只会想着如何把事情做好,做好事情是唯一的目标。当然,这是以前,现在又多一个目标,做好事情的同时,让身边的人舒服并且能够一起成长。
半天的工作梳理之后,跟正在会场的春总一顿输出,对市场、对工作的进展各种输出。得到的肯定是春总的一通批示和教导。语言是个奇妙的东西,面对面的交流,和文字的输出,同样的话,却常常会得到不一样的交流结果。春总说啥我就听啥,不在多做解释,我知道,她肯定只是停留在了文字上,其实我只想表述一些现实和现状,但作为领导的她,在接收到文字意思的指令之后,本能的释放出领导的号令。我看着手机里的教导文字,笑了。也学习了。有些事,有些话,不能轻易说。
晚上,她不经意的说出一句话:我们四个人磨合这么久了,不同的性格,各种不同,现在磨合的挺好。希望以后我们在工作上每个人能比现在更努力一点,从自我的思维中跳出来....不然,你们要么会为难自己,要么就是为难我。
有些话,她总是不会明说,但听的人,我却不确定能听懂几分。那么。所谓的磨合,其实也只是通过了常见的相互打磨,暂时的“和合”,而我们只要想要更好,就一定还会出现新的磨合,所以,磨合是不会停止的,但我相信,我们一定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合中越来越优秀的。